在《专业心理学,不仅仅只有精神分析》这篇文章里,我曾说当今的中国心理咨询圈里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三句话不离精神分析。谈到精神分析,就开始谈原生家庭,就开始谈防御机制,再深入一点就开始谈性本能、攻击性、自恋或关系。谈来谈去,也不知道最终具体改变了什么。这就是咱们国内很多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人,我并不排斥书本化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经历了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工作后,我特别反对心理咨询工作者成为一个心理学知识的搬运工。心理咨询师绝对不能是一个心理学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是一个将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的人。在我看来,知识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充其量只是聊天或吹牛时的谈资而已,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应用于生活才是财富。

中国的心理咨询求助者有两个特点:一是往往问题很严重了才会想起来做心理咨询,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往往就是他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例如夫妻要离婚了想起了情感咨询;孩子很久不上学了才想起心理咨询;神经症吃药不管用了,才想起心理咨询,我们每天面对的咨客就是这样的。因为中国人还是比较穷的,哪怕现在某些人已经比较有钱了,但是人们的消费商还没有提升。第二,中国的求助者很少有心理学的爱好者,他们对心理学根本就不感兴趣,甚至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是怎么形成的,也没有兴趣知道,他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告诉我怎么办”!

以上两点就是目前中国心理咨询的现实。咨询是给来访者做的,作为一名中国的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就得适应中国来访者的特点,尤其在咨询初期,要以满足来访者的合理需求,帮助来访者达成合理目的为咨询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持续帮助来访者,咨询师本人也才有增加收入的可能。否则咨询师只是固守自己的那些书本知识,不仅和来访者建立不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而且自己也会失去帮助来访者的机会,更严重的是会给来访者造成“心理咨询没有用”的心理印象。所以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不应该立足于书本和课堂,而应该立足于现实;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只跟着你的老师和某人写的书学习,更应该向你的来访者学习!

我经常会给我们的实习生讲一个故事,我说,一个人很喜欢进厨房,然后就去学习厨师,这种决定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喜欢进厨房要分两种情况,第一,这个人本身喜欢做饭,做饭的过程就让他很开心,然后把自己做好的饭给别人吃,别人吃的开心他会更开心;第二,这个人饿了,他进厨房是为了找吃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前者,ok,你可以去学习厨师,因为你热爱这份工作,但如果是后者你就得考虑考虑你适不适合做一名厨师。在心理咨询界存在同样的问题,有的人学习心理学就是因为喜欢帮助别人,别人在自己的帮助下生活的更好了,他会非常开心;但有的人学习心理学其实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是后者的话,这类人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这类人经常会喜欢以己度人,他们因为从某种理论中获益了,就会很容易把自己喜欢的这种理论不加任何变化的用在来访者身上,他们会严格按照书本上写的去做心理咨询,而不去管来访者的差异性。心理咨询师绝对不能做理论的捍卫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理论是为人服务的,而不能让人硬生生地区符合理论,这样和削足适履没有区别。

反过头来我们再来说中国的精神分析原生家庭论。如今中国市面上很多精神分析师经常喜欢去挖掘来访者的原生家庭,往往挖的来访者很难受,具体解决措施基本没有。而且他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误导来访者将自己成长的责任转嫁给了原生家庭。

 

现在的很多人过于迷恋精神分析,过度地去挖掘原生家庭,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说白了就是一种“甩锅”。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成长的责任并不属于原生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人类社会一直发展到今天基本上也怎么听说过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也导致在这个家庭中出生成长的孩子身上有属于这个家庭的“传家宝”。原生家庭就是一颗树的种子,接下来这颗种子要长成什么样子的树,完全看我们自己如何去修整它。所以你不能说“因为我这些问题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所以不赖我呀!所以我就不改变。”这不是“甩锅”是什么?

成长是痛苦的,但是这份痛苦是每个人必须要承受的。因为只有胎儿才不需要受累,因为胎儿都不需要自己去呼吸和进食。人慢慢地在长大,那么相应的就是需要成长,提升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种,每一次的进步都可能是一次蜕变,蜕变就是痛苦的。安娜.弗洛伊德说,人要提升自己的自我功能;伯特·海灵格说,每个人的责任都必须自己承担,无人可以替代;我说,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怪不得任何人。如果我们一遇到成长的痛苦就“甩锅”给原生家庭,那么当你兴高采烈地数着大把钞票的时候,当你在高档餐厅吃香喝辣的时候,当你在KTV引吭高歌的时候,当你在某处景区享受时光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想想这一切也可能是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呢?

我们不能在遇到痛苦,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去推给原生家庭;而在自己享受生活的时候就完全说成是自己的功劳吧?怎么想都有点不地道。原生家庭替我们背黑锅已经够久了,是时候还原自己的责任了,把自己的成长的责任扛在身上,自己才能更早一天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奴隶是不需要负责任的,因为奴隶没有自由。一个追求自由的成年人,你都不为自己的问题负责,谁又会为你负责呢?也许你的心理问题有家庭因素,但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从中走出来,这就是自己的责任。一方面我们想得到自由,另一方面却又在推脱责任,不愿努力,你不痛苦谁痛苦?”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想要成长未必一定要去挖原生家庭,当你发现自己有某种习惯不好,改掉这个习惯,就是成长;当你有一个信念不合理,发现它,改变它,就是成长……

心理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成长,也未必一定要去深挖他的原生家庭。哪怕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只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移情、反移情,以及“此时此地”的原则同样能够帮助来访者走出原生家庭带给他的阴影。

在此我深深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慢慢承担起自己成长的责任,早日获得幸福;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承担起为来访者排忧解难的职责,珍惜来访者的每一分钟,让他们的每一分钱都花的有价值,因为对于来访者来说我们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中国心理咨询。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从站姿走姿了解人

用细节去感动别人

眼神背后的秘密

从面部表情识别心理状态

从言谈探究内心

让我们爱上阅读

别忘了展现你的亲和力

不要自寻烦恼

通过兴趣爱好了解一个人

学会幽默很重要                                              

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经常反思自己,并培养自知之明                                                        

坦然面对改正自己的缺点

正确面对逆境

做个自信的人

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的九个建议

引路才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学会幽默很重要

克服猜疑心理

10条经典的交往心理学

与人品好的人相处才能提高自己!(深度好文

经常反思自己,并培养自知之明

树立明确人生奋斗目标

专注去做一件事情,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