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里,18岁,正上高三的小军愁眉苦脸地说:“我努力了两个月,现在考下来的成绩,越是下功夫的科目,成绩反而下降的越多,对这样的结果我更多的是麻木,因为后面的考试会是什么结果我都预料到了,只会更糟。只是我心里会愤懑,为什么努力了成绩就不能稍微提几分。”
-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短片:有个高中女生,一学期下来别的同学书是1斤重,而她的是5斤重,有4斤是笔记,只要是老师说的话,她都会记下来。这尽管是一个玩笑段子,但这个女同学的方法实在发人深省。
我了解到小军的学习状况,一天留给自己学习的时间是1个多小时,专攻某一个科目,有时状态不好就不想学,让自己歇一歇,等状态好再继续;其他科目都只是用上课的时间去听。问其在这1个多小时可以做这个科目多少题,两个月累计做了多少题,他的回答也是支支吾吾。后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小军经常在一道题上会花10多分钟20分钟,而题目对他来讲并不是很难,这样的时间花费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不是努力,而是拖延。
所以,小军所说的:“越努力成绩考的越差”只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因为“努力”二字只是空谈,他只是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是大多数时间却在磨洋工,学习效率着实低下。所以,小军只是貌似努力,以此来“宽慰”自己而已。他对学习实际上是有阻碍的,也就是说在他的潜意识里,并不是像他想的那样真的想学的很好,而是不想考好,所以才会给自己设置这样一个障碍来阻止自己进步。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