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友提问的一个好问题。对于来访者来讲,心理学是个比较陌生的专业,所以对于心理咨询师说的内容很多来访者并不能区分对错,这就涉及到一个信息差的问题。所以两者之间很容易引起误会。
当然来访者不可能判断咨询师的对错,那样来访者自己不就是专家了?还需要找心理咨询师吗?所以心理咨询师就像医生一样,心理咨询这项专业的专业度非常高,并不是非专业人员轻易可以判断对错的。不过,通过一些方面,来访者也是能够认识这个咨询师是不是靠谱。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条鉴别方式,供大家参考:
1.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是否为来访者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的理念是为来访者服务,还是为他学过的理论服务?这是一条可以鉴别的标准。好咨询师做心理咨询非常灵活,他们深谙“心理咨询是为来访者做的,而不是为自己做的。”所以在咨询中会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为咨询目标,善于适应来访者。而有些咨询师却要让来访者努力适应自己,唯自己学过的理论是从,张口设置,闭口概念,甚至有的把心理学讲的特别玄,来访者听的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做心理咨询,就是要用来访者——普通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讲。如果讲的东西来访者都理解不了,这不能算心理咨询师,而是知识的搬运工,就是把知识从书上搬到了咨询里。有些书本上的心理咨询理念,照搬西方,根本就是水土不服。
2.心理咨询师是否明确直白地回答来访者的问题。很多来访者都是带着具体问题来的,好咨询师不会回避来访者的问题,在收集到充足的资料后,会直接用来访者听得懂的话回答来访者的问题,简单、直接、明了。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咨询师也会直接讲这个问题目前回答不了,为什么回答不了,会把原因阐述的非常清楚。但凡你遇到一个咨询师对于你的问题绕来绕去,就是不回答,那极有可能是他自己根本就不会,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所以只能扯东扯西,或者说什么“要让你自己悟出来”之类的佛系语言。大家都挺忙的,来访者花了钱,花了时间,结果自己的问题还要自己悟,那是来访者给咨询师钱,还是咨询师给来访者钱?
3.来访者是否感觉的到每一次的咨询都有效果。心理咨询是有目标的,既有短期目标,也有长期目标。不断完成短期目标,最终会达到长期目标。而短期目标的效果是清晰可见的,而且有可操作性,来访者自己每次做完咨询之后,能够感觉到,自己在认知信念上、情绪上、行为上、技能上、知识上、关系上……等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有变化,有改善,这就是好咨询;如果搞了半天,自己没有任何感觉,就是没有效果的。
在这里我要为心理咨询师多说几句。在我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工作中发现,对于我们中国的来访者,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病入膏肓”才会选择做心理咨询;二是,他们对心理咨询根本不感兴趣。但是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爆发式产生的,几乎全部都是积累的结果。很多心理问题,实际上都已经积累很多年了。就是因为来访者的情况一般都比较重,所以解决问题肯定需要有个过程。
所以来访者也应该放下自己的奢望,别把心理咨询的预期定的太高,一个神经症患者想一个小时解决问题,只是一种奢望。
然而小的目标在一次咨询中,来访者是能够感知到的。所以你做完一次咨询后,有没有所得,就是可以判断这次咨询有没有效果的标准。
总的来说,心理咨询是一个很专业的工作,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一般都受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有时候所用的方法,一般人也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心理咨询师也有义务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实践化,本土化,一句话,要接地气,要“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而不是照本宣科。要去努力的根据实际情况改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才算的上是一个好心理咨询师。例如,书上总说心理咨询只解决心理问题,不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我就发现这是不对的。有时候不解决现实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心理问题。在中国做心理咨询师,我们就应该做既能解决心理问题,又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心理咨询师,有时候就要像一个军师一样直接告诉来访者怎么做。而有的心理咨询师墨守成规,就是不指导。这是错误的,在心理咨询的影响性技术中,明明白白地写清楚了“指导”是一种有效的影响性技术。所以好咨询师为来访者服务,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为宗旨;差的咨询师以遵守自己的理论为宗旨。
中国从来不缺心理咨询大师,只是和你从书本上看到的不一样而已。例如诸葛亮,例如司马懿,例如墨子……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