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心理学毕业之后(2020年7月),我来到工作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无论是做心理咨询的水平上,还是在个人的健康水平上,我都在快速成长,飞速进步,达到了过去几年学习本科心理学完全无法企及的效果。如果本科心理学和自学心理学的成长,是开着没有方向的船,在大海上迷茫的行驶,携带着困惑和纠结,四处漂泊,那么在聆听安宁的成长,就是开着火箭,方向明确,加足火力,直奔云霄,不带有一丝迷茫和困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我明确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

传统心理咨询有一个弊端,就是咨询师不给来访者建议,不给来访者具体指导,不告诉来访者一个问题该怎样具体的解决,来到聆听安宁心理咨询之后,我才知道,这其实是咨询师不够自信的一种表现,因为害怕承担“我教的是错的”的这种责任和压力。

所以之前在学校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尝试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我的问题,但我还是经常感到迷茫,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什么都要让我自己悟。让我自己悟也可以,但悟出来也没法求证。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并不是说这种方法行不通,只是这种方式十分低效,同样的时间,如果在聆听安宁,我早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这个问题是怎么导致的、该调整哪些认知、下一个步骤是什么,每一步的方向都非常明确,具体操作都非常清晰,成长当然是飞速的。
举个例子,大学时,我有一段时间失眠了,躺在床上总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我很害怕,不敢睡觉,于是找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该怎样做才能睡着。结果她告诉我:“你可以试着与恐惧共舞。”

这句话让我十分迷茫,接着再问了几句,老师也解释不清楚,说要靠我自己感悟。我心想,难道我要和那个盯着我的人共舞吗?这不是更恐惧了?回到宿舍后,我更加害怕,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失眠,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本来就够怕了,而我居然还要试着和恐惧共舞?怎么舞呢?是芭蕾舞,还是爵士舞?Popping舞,还是Breaking舞?舞多久呢?要像街舞节目里那样battle个五局三胜吗?舞到什么地步呢?赛龙舟那么大的场面吗?……当然,我知道老师所说的“共舞”,是指对恐惧的共鸣和接纳,是去面对恐惧,顺应恐惧一类的意思,但我根本不会操作,胡思乱想着这些,我更茫然了,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的惶恐也让我更害怕、更无助了,睡的也更不踏实了。

而在,就完全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我们督导老师分析心理咨询中的案例,还是咨询师之间的互帮互助,我们都从来不会逃避“怎么做”的问题,而且力求用最直接的大白话解决,能通俗的说清楚,就绝对不玄乎地说,绝不用所谓的专业名词。马老师常说,心理咨询是给来访者做的。“为来访者做咨询”的其中一个意思是要用来访者听得懂的话做咨询。

还是睡不着的这个例子,我会得到什么答复呢?

首先,咨询师会帮我通过自由联想、催眠或者意象的方式,搞清楚这个盯着我的人到底是谁,或者代表了什么样的意义,这首先就有方法上的多样性。随着咨询师的意象引导,我回忆起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这个事件让我很害怕,会让我在入睡时战战兢兢,怕自己一旦睡着了,没有意识了,就会被危险的东西趁虚而入。搞清楚了原因,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咨询师紧接着告诉我下一步要怎么做,我要先宣泄愤怒的情绪,再宣泄恐惧的情绪,然后再改变在这个事件里具体的不合理认知,认知改变后,我的恐惧就不会再复发,失眠也就好了一大截,这是我自身的亲身感受,效果真的十分明显。

在聆听安宁仅用了一个星期,我终于搞明白了大学4年都没搞明白的问题:我不敢入睡,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创伤后的防卫性行为。

虽说治疗需要一个过程,但这是步步清晰的、可以根治心理问题的方法,而且一旦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我就感觉很踏实,睡的也比以前安稳多了。

于是,用这种高效、清晰、解决核心问题的处理方式,短短一年,我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我知道了怎样的解决方式是对的、是好的,然后方向明确、步骤明确地去做。就这样一件、两件、三件……很多件事情,我都可以一个一个的解决,速度快,效率高,成长当然飞快。

于是我离开了四处漂泊的小船
二、榜样的力量:我的成长速度比来访者要快得多

每天在学习和工作,我自己也能觉察到:我的成长速度比来访者要快得多,即使我没有特意做咨询,没有固定的咨询师为我解决问题。

那么,我的成长速度这么快,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这个环境的耳濡目染,聆听安宁的心理咨询师总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当然还有一个影响更大的因素,那就是榜样的力量。

无论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还是作为一个领导,老师这种“影响他人”的能力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每次听完老师的指导和讲解,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马老师的声音、老师传授方法的样子,然后我就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刚到的那段时间,我下班后和朋友聊天,经常脱口而出老师说过的话,朋友发现后诧异的说:“你现在的口头禅是‘老师说’。”这也让我十分诧异,因为才认识马老师两个月,他说过的话就已经无时无刻不在修改我的认知,对我进行影响。
再到现在,我说话之前已经不需要加“马老师说”这四个字,会直接说出老师的思想、咨询方法、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像个小型的马老师二号。在不知不觉中,马老师已经对我的人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说老师是我的人格塑造师也不为过。

依然举个例子,以前的我,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之后,会有一点点感悟,但往往只是在脑海中过了一下,并没有进行梳理,效果自然也不大。直到有一天,老师打开自己的笔记,我才发现,他看过的上千部的影视作品,无论好坏,全都认认真真写了感悟和笔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每一条都是对自己的生活有用的、可以实操的感悟。比如电影《千与千寻》,老师写道:“这部电影,如果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讲的是在职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活方式,其中有讽刺,也有警醒。首先,这个电影有一个价值观:做人不要太贪心。比如千寻的爸妈因为贪吃变成猪了,老太太巫婆因为贪钱,最后儿子差点没了,自己的生活也差一点一团糟……”

看完老师对《千与千寻》的感悟,我大为震撼,并开始模仿马老师的行为风格。我本来就爱看电影,现在每次看完电影,我都会把头脑中杂乱无章的头绪整理一番,然后转化成对生活有用的感悟和方法。一开始这很难,因为梳理自己的想法并不轻松,但马老师数以千计的观后感悟一直激励着我,直到现在,我养成了这个习惯,并且很享受这种梳理和输出的过程。正如马老师一样,从不做没用的事,有效管理时间,生活就会像自己的头脑一样明朗。

这只是马老师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许多正确的价值观,许多正确的生活方式,许多健康的心理标准。我逐渐明白了社会中哪些人值得被尊敬,比如毛泽东、任正非这样的人;也知道了该怎样与人交往,以前仅凭着一时冲动是很难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的;也知道了具有乐观、乐群、坚韧这三个素质的人,是非常健康的人……

跟随老师学习,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通畅感,我坐在火箭上,所见之处皆是万里碧空。
三、快乐、乐观的能量

你敢让自己多幸福?你敢让自己多快乐?你经常开怀大笑吗?你会觉得“活着真好”吗?

以前的我,很难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哪怕是和朋友一起大笑,笑完了就会累的不行,我也不知道这种经常疲惫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快乐都会让我累,很难有一种“活着真好”的感觉。

现在的我,每天都可以开怀大笑,也很少会有疲惫的感觉,现在我能很明确的分辨出身体疲惫和心理疲惫的区别,身体累了,睡一觉就好。每次和朋友说说笑笑之后,我只会更开心、更愉快,每次被这种愉快的感觉充满时,我都会觉得:活着真好。

这是为什么呢?这当然是因为上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在高效的方法下,我处理的情绪、情结越来越多,心理压抑的东西越来越少,清除了很多“心理垃圾”,所以不会经常被压得疲惫不堪,再加上通过把老师当成榜样,调整了很多价值观,知道了许多正确的生活方式,有了方法,我的心理能量就得到了释放,开始滚滚的往外冒。

于是,我的心理能量越来越充足,经常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这些快乐的能量就像发动机一样,鼓励着我更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举个例子,以前的我是个玻璃心,承受不了别人说我一点不好,每当老师指出我的问题,比如学习方式不够高效时,我就会难受好久,话说重一点,我就会陷入一种闷闷不乐、烦躁的状态中。

但是现在,快乐和乐观的能量积攒的越来越大,当老师再指出我身上的问题时,我的情绪大部分是开心,正如孔子口中的“闻过则喜”,很多以前听不得的话,现在都能泰然自若的分析和处理了,因为我在乐观的向前走,充足的心理能量就像发射火箭需要的燃料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当我有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了榜样,有了充足的心理能量,我就可以开着聆听安宁的火箭,迎着万里碧空,带着充足的燃料,直冲云霄!“随风飞翔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火箭也能远航……”

我相信,我的前路、我的人生一片广阔,我可以自由自在的遨游万里,这是一年前的我绝对想不到的场景,但现在,我对自己的信心,我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毫不怀疑我的未来是光明的。有句话说:人不怕死,但怕好好的活。我现在不怕了,我可以好好的活,这一年我重新活过来了,这也是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的九个建议

引路才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学会幽默很重要

克服猜疑心理

10条经典的交往心理学

与人品好的人相处才能提高自己!(深度好文

经常反思自己,并培养自知之明

树立明确人生奋斗目标

专注去做一件事情,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