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心理文,心理测试

  乙肝病情的发展有“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三部曲”之说,所以很多得了乙肝的患者,常常搞得寝食不安,害怕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了,于是求医问药,四处奔波。乙肝的结局真的这么可怕吗?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可以长期稳定在“第一部曲”阶段,只有少数人走到“第二部曲”,极少数患者达...
  所谓乙肝患者的出路,就是指得了乙肝以后会怎么样?用医学方面的术语叫做疾病的转归,简单的说就是病情的转移和发展,比如病情的恶化或好转,以及扩散或减轻。实际上,乙肝带毒者的转归并不是都那样糟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虽然不是很多,但就资料和观察所得,都足以证明其预后是比较良好的。   乙肝...
  近日有专家提示,患肝炎的女性容易引发月经失调。   肝脏不仅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同时还参与体内新陈代谢。卵巢不断分泌的雌激素,要在血中保持一定浓度,就需要肝脏来代谢。女性的月经来潮,是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坏死、脱落、出血的结果。成熟女性患肝炎后,由于肝细胞功能受到持续性...
  要问身上什么器官感觉迟钝,肝脏绝对“位列三甲”。由于肝脏内部没有痛感神经,有小问题时,不能通过“疼痛”这一身体常规的信号向人们发出警告,因此往往容易不以为意,等到真疼时,已经晚了。   可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肝脏超负荷运作时,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肝脏本有分解酒精的功能,长期过量...
  肝炎病人往往在清晨刷牙、洗脸时发现自己的牙龈或鼻子出血,有时发现在咬过的食物上留有血迹。这种出血现象在慢性肝炎病人中特别普遍,重症肝炎病人的出血现象就更严重。除了鼻子、牙龈和皮肤出现瘀斑以外,更严重的还有呕血或排柏油样便,女病人还可能出现月经过多等现象。 乙肝常识  发生这种出血现象的主...
  根据传染病学的原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有五种感染状态,即一过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与人体的免疫状态保持相互的平衡,即病原体所引起的机体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轻微,所以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又不足以清除病原体,因此病原体长期存...
  根据最新国际权威资料,慢性乙肝患者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活动性慢性乙肝。②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状态o③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或慢性乙肝加重。④慢性乙肝再激活。⑤乙肝消散。   活动性慢性乙肝 由于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脏组织学的慢性坏死和炎症反应。可分成HBeAg阳性(大三阳)和HB...
  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性病毒,只能引起肝脏疾病,并不侵犯其它器官组织。可是,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肝外的很多器官组织中,也能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HBcAg、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它们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沉积于肝外的器官组织中,...
  选择的适应症不对   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最近公布的《慢性乙 肝防治指南》规定:①有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阳性、HBVDNA阳性或≥105拷贝/ml,或HBeAg阴性、HBVDNA≥104拷贝/ml。②ALT≥2×ULN(二倍正常值上限),如果ALT<...
  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后,直到临床最初症状出现以前,这一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至6个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丙型肝炎在输血后潜伏期平均为7.8周(5-1...
  1、进展性慢性肝病:老年乙型肝炎易于误诊。慢性HBV感染可潜在发展,至老年时才显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这些病人可能有反复发生的肝病症状,细致检查可能发现一些慢性肝病的表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HCC,只是原有症状的延续,可被漏诊。 乙肝常识 更多>>...
  一项发表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上病例报告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致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报告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接诊了一名61岁的老年患者,据患者家人说,老人在20天前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起病以来体重下降10公斤,于是带他到医院检查。唐加明医师给老人做了细致的身体检...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对乙肝认识误区就是“大三阳”患者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其实“大小三阳”与病情轻重并无对应关系,“大三阳”患者可能终身只是携带病毒,始终不发病,“小三阳”患者却可能得肝硬化,甚至肝癌。   错误地把乙肝“大小三阳”与病情轻重划等号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乙肝病毒数量多少和复...
  1.活动性慢性乙肝:由于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脏组织学的慢性坏死和炎症反应。可分成HBeAg阳性(属于“大三阳”)和HBeAg阴性(属“小三阳”)两个不同分类。临床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右侧肋痛、腹泻或便秘,精力减退,肌肉或关节酸痛,低热,舌苔和舌质异常,肝肿大可伴有质地...
  由于某些问题是常识性的,但一些新来的战友并不了解,论坛上重复问一些已经有定论的问题的现象比较严重,特此整理此文,给新手一个参考,同时减轻版主们回答问题的负担。   1、乙肝的分类和定义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亚临床感染三类。大部分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以亚临床感染过程获得痊愈...
  主持人:请巫院长总结一下,乙肝患病有哪几种状态,慢性乙肝患者又是什么概念,对于不同的情况下,整体的治疗方案应把握哪些原则?   巫善明教授:刚才讲了中国的乙型肝炎感染的人有1.2亿,不是全部都是病人,这里面可以分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叫做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四分之三的感染者是属于慢性乙肝...
  当“大三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被激活时,免疫系统能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物质和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并出现清除病毒的反应,这是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   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出现转氨酶升高,有时还会出现胆红素的升高(即黄疸)。  但这种清除常常是不彻底的,对...
  乙肝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可以是单因素的,也可以是多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中乙肝5种传播途径  1.劳累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承受负荷的能力本来就低于健康人,而劳累(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尤其是过度劳累可以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导致乙肝复发。  2.饮酒...
  第一名:乙型肝炎   这是因为感染后,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数成为表面抗原或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乙肝传染性大小之判定  因为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历程很长,大约需30-40年,故婴幼儿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并...
  本报讯 (记者罗刚)近日,在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院士表示,近年来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传播途径发生改变。由于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普遍推行使得母婴传播比例下降,同时医源性传播、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