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普查也称作心理健康测试,是通过使用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状况的心理学量表,用调查问卷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面貌以及现阶段心理状态的过程。每年一次的体检,让我们注意身体的生理指标;而每年一次的心理健康普查就好比一支心灵温度计,让我们了解目前的心理状态,给我们及时的关切和提醒。
开学初期,华师外校组织新老学生完成了每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在班主任的辅助下,以班级为单位完成全员的普查。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帮助老师们的工作:
-
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同学们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预防危机事件,一对一支持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
了解同学们的整体心理状态,发现总结同学们的共性心理困惑,以便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工作,促进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发展。
-
为学生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动态更新的一人一档,为有效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提供依据,以便能更科学地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工作思路,整体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
每位学生的普查结果都是严格保密的。测试的答案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反映近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受测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直觉,根据第一反应作答即可。心理普查结果不计入学籍档案,对每位同学的入学、奖惩、就业均无影响,受测试者不需要有顾虑。
借助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同学们近期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孩子有心理方面的疑惑,家长、老师,包括同学间可以多沟通,帮助TA缓解心理压力。
那么,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华外心理老师给您一些建议:
◆想一想,是爱还是控制?
在与孩子沟通前,首先要有意识的想一想,自己是否与孩子站在同一面。如果一不小心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即使初衷是为孩子好,但沟通的结果可能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使亲子双方走向分裂的方向。只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沟通才有了平等的基础。尽量多用“战友”的沟通方式,而少用“分裂”的沟通方式。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驱使孩子的行为。
当遇到孩子犯错时,先冷静下来,在与孩子沟通前,想一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孩子很多看似错误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在学校跟别的同学发生了矛盾,这时单一的指责孩子不但无法让孩子改过,反而会放大孩子的委屈。一般来说,跟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很可能双方都有过错,但未成年人特别是低龄段的孩子由于害怕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指责,一般不会轻易的“承认错误”。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有同理心,循序渐进的与孩子沟通,找出事情背后的真相,帮助孩子化解矛盾。
家长要做到不偏袒,要告诉孩子错误的行为,也要告诉孩子做的对的地方,同时要引导孩子怎样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尽量减少使用攻击性的语言。
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受到成年人的影响,会耳濡目染学习、模仿身边人的沟通方式。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和榜样才是家长们更应该注意到的。
◆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不同的发展需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要经过几个必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需要,而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上,经历这些阶段的过程也是心理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低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建立安全感,这也是孩子将来建立自信的基础。这样的安全感来源于安全的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稳定的客体(孩子需要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稳定、自己是一直被爱的),以及双亲的和谐。所以当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孩子的需要,并及时回应;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告诉孩子TA是被爱的;在与家庭其他成员沟通的时候语言也应该是尊重的、温暖的。
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则有着不同的需要,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TA更希望被当做成人来对待,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在父母看来就会表现为“不听话”、“不乖”。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越严格管控孩子,孩子反而可能越想尝试突破管控,从而表现得更加“叛逆”。
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和回应孩子的需要,适当放宽对孩子的限制,给孩子一定的话语权和自由。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也享有一定自主权的孩子,更有可能学会怎样承担责任,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
为了更加系统的增加心理学和沟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华外心理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让孩子幸福的语言》的作者曾任日本仁爱大学心理专业教授,长期接受各类父母面谈咨询,并负责儿童身心发展项目超15年。本书从“父母如何让孩子感到幸福”和“父母如何在育儿中体会到幸福”两方面入手,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对比介绍了“说教用语”与“鼓励用语”,以此鼓励父母改善亲子沟通方式,促进积极的亲子关系。
《非暴力沟通》除了介绍沟通的语言技巧之外,更加侧重挖掘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情感和期望,帮助读者从本质上理解语言中的心理机制来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
父母效能训练(P.E.T.)课程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创办,专门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并循序渐进地提出建议,以解决家庭冲突,让每个人在冲突中都成为赢家。《父母效能训练》经过几十年的使用验证与推广,备受赞誉。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心理老师和心理医生的专属,它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学习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不仅能帮助自己调节心理方面的压力,更有助于提升沟通技巧、促进家庭和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教育离不开孩子、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加油~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心理测试题目
心理测试:你们的爱情堡垒牢固吗??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