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有没有一种妈妈和宝宝玩的游戏,能跨越语言和历史,在世界各地通用,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把票投给「躲猫猫」游戏。

躲猫猫游戏在不同年代或地域,名字各有不同,「Peekaboo」、「捉迷藏」甚至是「做鬼脸」。

但游戏精髓都差不多:大人用手挡住脸后,又突然笑着出现在孩子眼前,把孩子逗得咯咯直笑。

无论是七八个月大的小婴儿,还是两三岁的小朋友,都十分享受和大人玩「躲猫猫」游戏,而且乐此不疲。

今天我们请来了陈越老师来跟大家聊一聊,躲猫猫背后藏着的大好处!

为什么全世界的宝宝都爱躲猫猫?

为了搞清楚为什么全世界的宝宝都喜欢玩这个游戏,波兰华沙大学在 2017 年,对婴儿和「躲猫猫」游戏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年龄在 4 个月左右的婴儿,就能够和家人进行「躲猫猫」游戏,在 6 个月大时就能将这个游戏进行得很好了。

为什么全世界的宝宝都如此热爱躲猫猫游戏呢?

想了解原因,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就是「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是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即使对象或物品无法被人所感知,但对象仍然客观存在。

换句话说,你面前放一个苹果,你闭上眼说你看不见,但不代表苹果不存在。和我们古人说的成语「掩耳盗铃」,是不是有点类似?

这个概念,也可以用在婴儿身上。

婴儿在年幼的时候,看见妈妈走开就会哭,因为他们认为「看不见妈妈,就说明妈妈消失了」。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形成「客体永久性」的认知,他们就会慢慢知道「即便看不见妈妈,她也仍然存在」。

皮亚杰认为,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正是婴儿最重要的认知成就之一。

如果没有这个概念的形成,宝宝就永远无法理解物体也好、人也好,是永久的、单独的存在。

婴儿通过看和触摸,通过跟人互动,尝试着理解各种物体,还有人的永久存在,不断增强对「客体永久性」的理解。

「躲猫猫」游戏,就是一个人类幼崽认知「客体永久性」的过程。

宝宝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反应会发生改变。从一开始的惊讶「咦你怎么不见了,咦你怎么又出来了」,渐渐变成「哈!我知道你就在这儿」。

他们开始尝试预测事情的发展,如果事情的发展,和自己的预想是一致的时候,宝宝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对于「躲猫猫」游戏乐此不疲的原因。

除了帮助婴儿认知「客体永久性」,「躲猫猫」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有助于构建宝宝的安全感和亲密关系。

0~2 岁的婴幼儿,虽然对世界有着无与伦比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是也本能地怀有被抛弃的恐惧,他们害怕与妈妈的分离。

宝宝在玩「躲猫猫」的时候,会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我对大人发出声音,大人也会用声音和动作回应我」。这样还可以鼓励宝宝的表达欲望,并帮助他们建立对外界的掌控感。

躲猫猫游戏,也印证了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

婴幼儿最好、最经典的玩具,是人。

BBC 纪录片《北鼻的奇异世界》中,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通过对新生儿的实验发现,婴儿在面对真人和玩具时,大脑的活动出现了显著的不同:

在面对真人时,他们的脑电波要活跃得多。

对于小宝宝而言,真人互动是任何玩具都无法模拟和取代的,爸爸妈妈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玩具呀!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

母亲情绪越稳定,家庭就越和谐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面部表情识别心理状态

60个常见孩子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给出的解决方案~

2021 年度心理学盘点:建立日常幸福感的27个方法

孩子心理学 | 降低和孩子说话时的音调 — “有理不在声高”

疫情都经历了,当然要收获心理健康

这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懂孩子                                       

疫情当前,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儿童心理学:通过“设问”“提问”,有效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思维.                                       十项儿童心理学实验,值得你细细品读!

儿童心理学--儿童有意注意的培养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父母要懂些儿童心理学(推荐)

心理测试题目

心理测试:你们的爱情堡垒牢固吗??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不是心理变态?

心理压力测试: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压力”类型?

职场心理测试|Let's talk

人格心理测试|通过手相看性格

恋爱心理测试|与你相称的他属于哪种体型

心理测试:你这辈子是什么命

心理测试:测出你最真实的一面

人格心理测试|从偏好的音乐看朋友

性格测试|从偏好的运动方式看对方减肥心理测试|关于减肥这件苦差事

人格心理测试|吃相看出性格

人格心理测试|密码反映你的心

心理测试:看看你的心机指数

人际交往心理测试|公交车座位看你的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