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

一、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特点

儿童进入小学以后,游戏不再是儿童的主导活动。他不能过多地从事游戏活动,只有在学习的余暇才能游戏。这是学龄初期儿童游戏的第一个特点。其次,学龄初期儿童游戏的作用,也和学前时期不同。学前儿童游戏本身就包含着自己独立的教育目的和意义,而学龄初期的游戏,主要是为教育和教学目的服务的。例如,利用游戏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帮助掌握教材,提高复习的兴趣,克服学习上的某些困难等等。再次,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也和学前时期不完全相同。例如,游戏的目的性、组织性更加提高了,集体分组竞赛的因素更多了,对智力活动更感兴趣了,游戏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反映复杂的社会事件等等。因此,在小学里,不是儿童要不要游戏的问题,而是如何适当地运用游戏活动来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问题。

二、学龄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

1.创造性游戏

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也还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创造性的游戏,但无论是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与学前儿童不同。第一,学前儿童对游戏本身较感兴趣,学龄儿童对游戏的结果较感兴趣。第二,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有更大的组织性和目的性,因而能更好地按规则进行游戏。第三,游戏的题材比学前时期更加广泛和深入,很多题材来自于社会生活事件。有些游戏的主题虽和学前儿童相同,所反映的生活却更加复杂深刻。

2.教学游戏

在低年级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教学的教学游戏,对于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不能过多地运用这种游戏形式,运用过多了,反而会引起儿童的厌烦。至于中年级以上,偶尔利用一下教学游戏的形式是可以的,但不宜经常运用。作为教学游戏形式之一的智力游戏,也是学前初期儿童比较感兴趣的游戏,例如下象棋、下跳棋、猜谜语等等。

3.活动性游戏

学龄初期儿童仍非常喜欢活动性游戏,例如跑、跳、爬高、跳绳等等。但也具有新的特点:第一,集体性更加发展;第二,采用更多的竞赛形式,儿童常常分成小组进行比赛;第三,中年级以上的儿童对球类运动更感兴趣,如足球、乒乓球等等。

游戏在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上,个性品质的形成上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把指导儿童游戏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之一。第一,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利用游戏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学校的少年先锋队利用“在祖国各地”的假想旅游的游戏方式,来介绍祖国各主要城市的形势、物产、人民的新生活等等,收到了很大的教育效果。第二,要注意教育儿童按照规则游戏,不能让他们无组织无纪律地游戏,防止儿童在游戏中吵闹。第三,要注意不要使儿童受游戏中反面人物的感染,对反面人物要事前做出分析和解释。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

母亲情绪越稳定,家庭就越和谐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面部表情识别心理状态

60个常见孩子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给出的解决方案~

2021 年度心理学盘点:建立日常幸福感的27个方法

孩子心理学 | 降低和孩子说话时的音调 — “有理不在声高”

疫情都经历了,当然要收获心理健康

这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懂孩子                                       

疫情当前,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儿童心理学:通过“设问”“提问”,有效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思维.                                      

十项儿童心理学实验,值得你细细品读!

儿童心理学--儿童有意注意的培养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父母要懂些儿童心理学(推荐)

心理测试题目

心理测试:你们的爱情堡垒牢固吗??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不是心理变态?

心理压力测试: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压力”类型?

职场心理测试|Let's talk

人格心理测试|通过手相看性格

恋爱心理测试|与你相称的他属于哪种体型

心理测试:你这辈子是什么命

心理测试:测出你最真实的一面

人格心理测试|从偏好的音乐看朋友

性格测试|从偏好的运动方式看对方减肥心理测试|关于减肥这件苦差事

人格心理测试|吃相看出性格

人格心理测试|密码反映你的心

心理测试:看看你的心机指数

人际交往心理测试|公交车座位看你的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