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运用“低声效应”也同样有效。当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不管是提醒他们,讲述什么事情,或是批评他们,用比较低的声音往往比用较高的声音效果要好。简单地说,这种沟通规律就是在提醒我们的每一位家长,有理不在声高。

心理专家建议 使用“低声效应”的几点注意

1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对于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在批评时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辞就显得愈发重要。比如“你是妈妈的宝贝,但是你的有些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口吻听起来会比较委婉,孩子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

2把你对孩子的要求耐心地解释给他听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你要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温柔地警告”他如果违反了后果将是什么。对于自己所作的警告要贯彻到底,无须大声威胁。

3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

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比如,孩子在别人家的床上又蹦又跳时,你可以走近他,用轻得几乎让人听不见的声音在孩子耳边说:“你觉得不经允许就随便在人家床上乱蹦,可以吗?”这种十分轻柔的声音,会让孩子停止乱蹦。

4批评时要低声调

批评时要用比平时更低的音调。当我们批评孩子时,要学会用低于平日的声调来讲。

为什么要低声批评

1.避免孩子在他人面前难堪

 

家长采用悄悄批评的方式跟孩子讲话,能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保护。若大声训斥,会一下子让孩子处于尴尬处境,即使有的孩子想承认错误,想放弃不恰当的行为,也没台阶可下。所以家长越训斥,孩子越会坚持自己的要求。

2.体现出父母与孩子友好协商的姿态

让孩子感受到最终作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

3.集中孩子注意力

从物理学的意义上讲,父母低声讲话时,孩子必须集中精神才能听清,即使他在主观上并没打算认真听,但由于条件反射的听觉动作,他还是会不自觉地捕捉父母谈话的内容。

4.先发制人

低声批评孩子,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有的家长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家长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输。

总之,“有理不在声高”,低声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种艺术化的方式。家长要想使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就要学会克制情绪,把沟通的音调降低。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

母亲情绪越稳定,家庭就越和谐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面部表情识别心理状态

60个常见孩子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给出的解决方案~

2021 年度心理学盘点:建立日常幸福感的27个方法

孩子心理学 | 降低和孩子说话时的音调 — “有理不在声高”

疫情都经历了,当然要收获心理健康

这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懂孩子                                       

疫情当前,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儿童心理学:通过“设问”“提问”,有效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思维.                                       十项儿童心理学实验,值得你细细品读!

儿童心理学--儿童有意注意的培养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父母要懂些儿童心理学(推荐)

心理测试题目

心理测试:你们的爱情堡垒牢固吗??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不是心理变态?

心理压力测试: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压力”类型?

职场心理测试|Let's talk

人格心理测试|通过手相看性格

恋爱心理测试|与你相称的他属于哪种体型

心理测试:你这辈子是什么命

心理测试:测出你最真实的一面

人格心理测试|从偏好的音乐看朋友

性格测试|从偏好的运动方式看对方减肥心理测试|关于减肥这件苦差事

人格心理测试|吃相看出性格

人格心理测试|密码反映你的心

心理测试:看看你的心机指数

人际交往心理测试|公交车座位看你的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