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对象:0-18岁孩子的家长

春藤说

 

对于孩子来说,电子产品是洪水猛兽,还是教育帮手,取决于家长的引导。
当代养娃有一个非常困扰父母的问题——孩子花太多时间在电子屏幕上。尤其是在假期里,孩子滑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的时间大增。
于是,家长跟孩子之间就上演了一场漫长的“斗智斗勇”,孩子白天不玩,晚上不睡觉熬夜玩,或者当着父母面不玩,借口上厕所偷着玩……
其实家长内心也明白,在这样的信息时代,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用得好,电子产品就是教育帮手
在英国,学校教育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令人吃惊。
5-16岁的孩子中94%使用网络,8-11岁的孩子中65%拥有手机,甚至很多学校规定“人手一个ipad才能入学”
这些从小就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孩子,会沉迷网络吗?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中对英国教育的观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圣朱利安小学是威尔士的一所公立小学,也是教育改革中的“电子先锋示范学校”。
在这里,教学与电子设备联系密切,电脑、ipad、3D打印机、智能手环……一应俱全。
学校会鼓励孩子从学前班开始接触大量的电子产品,所以这里3-11岁的孩子都能够动作娴熟地操作各种电子产品。
这种难以想象的“另类教学”让纪录片的总导演陈一佳颇感不安,因为她就是一个禁止孩子接触任何电子产品的妈妈。

但是,亲身体验过一天圣朱利安小学的课程后,彻底颠覆了陈一佳以前的认知。
她发现,圣朱利安小学引入电子产品,并非简单地做加法,更多时候是在做乘法,老师会身体力行地鼓励孩子使用各种电子产品,运用科技对每一门学科都进行升级。
在历史课上,孩子们会借助3D打印技术去亲手设计二战时期的防空洞。

相比冷冰冰的历史知识,在想象中动手实操,重回战争情境,感受二战的残酷,能够带给孩子们对于战争更真实、更深刻的思考。

在读写素养课上,孩子们需要拍视频,针对某个问题(比如要不要每天都上体育课)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发布在学校的公共平台上。
跟真实世界的社交平台一样,同学们可以互相点赞、评论、吐槽,让孩子们提前了解、主动探索网络时代的社交规则。

在生活课上,孩子们会远程与农场主视频连线,向他们提出关于饲养动物方面的问题。

在人体健康课上,孩子们会通过虚拟透视技术,观察到人体内脏的构造与活动情况。

孩子们可以学习到食物是如何进入到身体、如何被消化的,血液如何在身体里流动的等等,枯燥的生理学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发现了吗?在圣朱利安小学,电子产品只是孩子学习的工具而已。科技会将课堂延伸得更广,大到浩瀚的宇宙,小到自己的身体。
只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仅没有让孩子丧失对真实世界的兴趣,反而激起了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
用不好,电子产品就是“洪水猛兽”
那些对电子产品上瘾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是如何处理孩子跟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的?
有的家长直接将电子产品当作电子保姆,允许孩子手机不离手,或天天盯着iPad;有的家长不给孩子筛选符合他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内容,允许孩子在网络世界漫无目的地遨游。
时间长了,电子产品就成为“洪水猛兽”了。
孩子长时期盯着电子屏幕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伤害视力。
据中华学会眼科分会数据显示,中国6亿的近视患者中,有63.5%都是因为蓝光伤害而造成视力下降的。

孩子年龄越小,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就越大。这也就是国际权威机构都禁止2岁以内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原因。

对电子产品成瘾,孩子会变笨。
相比爱阅读的孩子,长期盯着电子屏幕看动画片的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差。因为动画片将角色模式化了,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但阅读就不同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书面文字能够唤醒孩子无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主动思考。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来辅助学习的孩子,遇到难题就会习惯性地跳过分析、思考的过程,直接拿出手机一键搜索出准确答案。
但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会让孩子大脑变懒,答案的易得性导致孩子失去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而这些才是学习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电子产品里面随处可见的“垃圾快乐”,可能会毁掉孩子的耐力和自制力。

知乎上有人问:“有哪些东西,孩子千万不能碰?”
一个高赞回答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东西。”
而电子产品里面,藏着太多能短期获得快感的东西:游戏、短视频、社交网络……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这些“垃圾快乐”的影响,但是短暂愉悦的背后是长久能力的缺失。

如果孩子习惯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那他很难沉下心来做一些高难度、高回报的事情,比如阅读。这对于急需通过阅读来吸取知识、充实内心的儿童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如果孩子过早或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他们就会习惯所有奖励都是点一下即可得到的,这样的认知会让他们变得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他们将会永远无法感受到等待一朵花开,守候一场日出的快乐。
不拒绝不骄纵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现在的情况就是教育中使用电子产品是大势所趋,同时又要避免孩子过度沉迷电子产品。
家长该怎么办?
拒绝孩子接触一切电子产品?行不通。
老师布置作业,得通过手机;跟同学交流学习,得语音视频;遇到不懂的问题,得上网查资料……太多太多必要的学习场景都离不开电子产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家长简单粗暴的禁止,还有可能酿成一场不可挽回的悲剧。

骄纵孩子自由使用电子产品,更不可取。
哪个家庭也不想承担孩子视力下降、游戏上瘾影响学习、被网络不良信息所迷惑的风险。

放任不管毁孩子,禁止玩也毁孩子!你说当好父母,是不是太难了?
为了帮助家长们解决这块“心病”——全民手机时代,怎样养育出一个不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春藤邀请儿童心理学专家田宏杰老师开设了这门《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课!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

母亲情绪越稳定,家庭就越和谐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面部表情识别心理状态

60个常见孩子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给出的解决方案~

2021 年度心理学盘点:建立日常幸福感的27个方法

孩子心理学 | 降低和孩子说话时的音调 — “有理不在声高”

疫情都经历了,当然要收获心理健康

这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懂孩子                                       

疫情当前,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儿童心理学:通过“设问”“提问”,有效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思维.                                                        

十项儿童心理学实验,值得你细细品读!

儿童心理学--儿童有意注意的培养

儿童儿童心理学--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父母要懂些儿童心理学(推荐)

心理测试题目

心理测试:你们的爱情堡垒牢固吗??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不是心理变态?

心理压力测试: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压力”类型?

职场心理测试|Let's talk

人格心理测试|通过手相看性格

恋爱心理测试|与你相称的他属于哪种体型

心理测试:你这辈子是什么命

心理测试:测出你最真实的一面

人格心理测试|从偏好的音乐看朋友

性格测试|从偏好的运动方式看对方减肥心理测试|关于减肥这件苦差事

人格心理测试|吃相看出性格

人格心理测试|密码反映你的心

心理测试:看看你的心机指数

人际交往心理测试|公交车座位看你的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