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儿童的行为和发展,这部分内容作者的定位是写给儿童研究者的,因为在儿童研究过程中都会要对儿童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记录。但生活中,记录孩子的成长是很多父母都想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情。
子的成长应该怎么记?这是一个专业的领域。好的记录是基于对儿童客观、有效的评估基础上的。
对儿童的评估,特别是低幼儿童的评估,我们不能依赖于像成人一样做几个量表来自我陈述,也很难依靠医学或生物学手段来检测,所以记录者有效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做一名好的儿童观察者,书上一共提到了12条注意事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是回答why,你为什么要进行记录,记录是目的是什么。
第二是回答what,你要观察什么,这个观察的内容一方面是基于你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基于孩子当下的发展状态来选择观察的领域和特定领域中的具体内容 。
第三是回答how,怎样进行观察,这个是操作性的部分,包括制定观察计划,比如观察时间、地点、手段,准备观察所需的材料,排除可能影响观察的干扰因素等。
第四是,除了物质和行动方面的准备,还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共情技巧,警惕个人偏见、假设、知识水平和身心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和家庭的隐私。
此外,观察者还应该“培养和锻炼客观的思维方式”。虽然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都在努力做到客观,但儿童观察终究是个主观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作为观察者,不管是教师、研究者还是父母,我们都应该要有一种质疑自己所见的精神,多听取同行、家人和孩子的观点,尽量做到客观和真实。
作为众多儿童观察和记录爱好者中的一员,我从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
我的记录一般会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对身体发育、情绪情感发展、运动技能、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客观记录,另外会记下一些我认为有特别意义的事件。同时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如果要谈记录目的,一方面我想作为孩子成长的笔记,等她长大了可以看到妈妈眼中她的长大过程。另一方面,记录也是我育儿过程中自我梳理和反思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对母亲这个角色的督促。还有一个比较随缘的目的就是,记录的过程也是“拿自己的产品做研究”的过程,这个漫长的纵向观察个案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或许会有意想不到在专业价值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原本期待的目的之外,这份成长记录还意外增进了家庭感情和交流。
我先生工作很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是很多。当我把孩子每个月的记录分享给他看时,他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状态,也会很期待每个月的记录中关于他与孩子互动的部分。看到他那么在意,我也会有意识地在里面写下一些我想和他沟通的事情。
把一些给爸爸的建议和鼓励以孩子成长记录的方式传递给队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哦!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孩子心理学 | 降低和孩子说话时的音调 — “有理不在声高”
儿童心理学:通过“设问”“提问”,有效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思维.
心理测试题目
性格测试|从偏好的运动方式看对方减肥心理测试|关于减肥这件苦差事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