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28日中午时分,微信朋友圈里出现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过世的消息,让我深感惊愕,毕竟这是一位伟大心灵的过世。但是由于此时的信息来源单一,还无法确认信息的真实性,我就没有再发朋友圈予以纪念,待到第二天(29日),凌晨醒来时分,再翻看朋友圈时,班杜拉过世的消息都已经刷屏了。另外,这则消息还纷纷登上各大网站的热搜榜单。730日下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心理学卷的编辑周宁老师发来我微信询问修改网络版班杜拉词条的事宜,而纸质版在6月份已经印刷出来,无法再修改了。班杜拉词条最初是由给我讲授过课的陈泽川教授撰写,当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卷),第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撰写时则由我对班杜拉词条进行的修订。大百科全书词条的撰写讲究客观信息的精确性,而目前班杜拉过世的信息里,时间、地点、国籍、享年均出现了一定的混淆,去世于26日抑或28日?美国籍抑或加拿大籍?95岁抑或96岁?截止目前,综合各种信息来判断,初步确定杜拉去世于2021726,地点为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为加拿大、美国双重国籍,享年96岁(实际95.67岁)。当然,也欢迎各位网友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我们纪念班杜拉,到底要纪念他什么?

纪念他,作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者。自我效能(感)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在学界得到了追捧。在国内心理学界,文章被引用率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同,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作者: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文的被引用率在所有心理学论文中名列第五,被引用了2768次,而引用率位列前四名的文章都是统计学类的。尽管一个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建构性,但是笔者认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仍有其对应的心理现实性。因此,自我效能(感)必定存在心理现实,也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心理现实性,才引发学术界去广泛地论证、阐发。我觉得国内学界理应纪念他概念提出背后的实证精神,而不要只是看到建构性,自己随便写个名词就当概念去应用它。

纪念他,一位新的新行为主义者。行为主义历来被心理学界视为第一势力。出生于1925年的班杜拉,在他进入心理学界之后,肯定也是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但是,班杜拉笃信行为主义,并不意味着他无视现实。现实生活中,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认知心理学的大潮涌起,认知之风不断地冲击着心理学。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班杜拉,肯定全面目睹到心理学的这一大的转型。班杜拉之所以被称为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就是他大胆地接受了认知心理学风格的概念,诸如认知、思想、意象等。但是,他始终作为一名行为主义者,坚守着实证精神。有变通融合,有坚守初心,这就是班杜拉!

纪念他,研究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生活经验。初上大学时的一天早晨,他在图书馆打发上英语课之前的一段时间,班杜拉翻看了一位学生遗落的课程表,上面有一门心理学课程,正好可以填补他自己的这段时间,就去旁听这门课,结果他就找到了为之努力了一生的职业方向。他将自己与心理学的结缘归结于“巧合”。人生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巧合、偶遇,班杜拉晚年的确在研究“巧合心理学”。自从他“偶遇”心理学之后,这种“偶遇”产生的魔力,令他终生难忘,从而在其学术生涯的某个阶段,开启了他的“巧合心理学”探索之路。我们也应该纪念他,将研究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放置在现实生活经验上,放置在个人经验的道路上。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您必须要了解的事儿

说服别人有哪些黑科技会用到心理学中知识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从面部表情识别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会有哪些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讨论:为什么大家对坏消息更愿意当真

别忘了展现你的亲和力

疫情都经历了,当然要收获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疫情当前,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十标准                                                       

在线学习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正确面对逆境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访谈

青少年心理咨询:哪些情况下孩子需要心理咨询辅导
心理测试:你们的爱情堡垒牢固吗??

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知识

心理压力测试: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压力”类型?

青少年心理咨询篇:为什么初中厌学的孩子那么多
青少年心理压力需要“被看见”“被重视”

正确认识抑郁心理问题,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测试:测出你最真实的一面

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发,如何及早发现

心理健康自测!你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青少年心理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疫情中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