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陈巍等新近完成的理论心理学前沿专著《具身认知心理学:大脑、身体与心灵的对话》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回溯了具身认知在心理学史与认知科学史上的来龙去脉,介绍了具身认知的元理论、实体理论与实验证据,厚描出具身认知心理学的精神细貌,并对具身认知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走向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提出了“内感受具身认知科学”(interoceptive embodied cognition,IEC)的设想,将内感受视为沟通具身认知内在成分与外在成分的重要桥梁,从而为具身认知提供了一种构成性的理论框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具身认知已然在认知心理学乃至整个认知科学中掀起了一股沸腾的热浪。对于经验科学来说,具身认知是一个非常有成效的研究方案,可以充分解释人类认知行为的许多方面。当前,与具身认知相关或由此衍生而来的包括生成认知、嵌入认知、接地认知与延展认知等在内的一系列理论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家偏爱的实验课题,并且作为一种立场指导着实验设计与结论解释。具身认知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撼摇经典认知科学的基石,在当前认知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中都可以找到“具身-生成”认知拥护者的身影,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类学以及哲学等。
该书以中国知网和ISI 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选取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具身认知/心智(embodied cognition / mind)、嵌入认知(embedded cognition / mind)、生成认知(enactive cognition / mind)、延展认知(extended cognition / mind)等,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这两个知识图谱绘制工具,通过图像化的形式对具身认知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并预测其未来的研究趋势和走向。

显然,具身认知已成为当下心理学界的新宠。但是,它依旧如“一个萦绕在认知科学实验室上空的幽灵”。大多数学者对具身认知运动的生世由来知之甚少。与此同时,伴随不同理论诉求与知识背景的学者加入这个阵营,种种迹象表明具身-生成认知科学已经陷入“战国时代”:在涉及究竟何为认知的“具身化”与“生成”上不仅缺乏统一的意见,而且这种“令人沮丧的分化”(dispiriting balkanization)正在阻碍其理论效力。因此,该书通过对具身认知这股热潮背后的历史源流、内涵、证据及其问题进行系统的考辨,试图从认识论上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何为认知”这个大问题,从实践层面上为实验心理学家拨开迷雾,为具身认知提供新的实证思路。
全书由五篇议题组成,共计十三个章节。

第一篇系统回溯了具身认知在心理学史上的来龙去脉,为具身认知运动在当代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中的位置提供了必要的历史锚定。

第二篇主要介绍了具身认知的元理论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向读者全面、翔实地阐释当前具身认知运动的各大元理论版本。

第三篇的议题是具身认知的实体理论与实验证据。该篇将向读者呈现概念表征、语言理解、动作理解、拥有感与自主感、身体幻觉、同感与社会互动等多个心理学领域内具身认知研究的前沿进展。这些议题从低阶的个体心理活动到高阶的社会认知,厚描出具身认知心理学的精细面貌。

第四篇主要介绍了作者近期开展的三项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实验研究:(1)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2)具身认知策略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3)虚拟手错觉中同步性和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

在第五篇《余音》中,作者以怀疑论的立场审慎地指出了具身认知当前亟须直面并解决三个紧密相连的问题:

(1)核心概念的界定问题;

(2)理论假设的兼容性问题;

(3)论证与解释的有效性问题。作者认为,大脑、心灵和身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解答这种联系是如何发生的,又以何种形态存在并发挥作用。具体来说,身体在多大程度上涉入认知?身体通过何种渠道又如何影响认知?身体在认知的何时发挥作用?因此,一种兼顾本体论承诺与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是重视内感受在大脑、心灵与身体对话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身体、认知、内感受关系模型 纵观全书,作者的立场和核心观点主要落脚在关注具身认知的心理学或科学实效论(pragmatics)问题上,并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围绕着脑科学、心灵哲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作者详细介绍了具身认知的诞生背景与研究现状,对具身认知的元理论、实体理论与实验证据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具身认知运动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走向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与此同时,作者还基于具身认知的构成解释,大胆地提出了“内感受具身认知科学”的设想,将内感受视为沟通具身认知内在与外在成分的重要桥梁,从而为具身认知提供一种构成性的理论框架。
该书的推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唐孝威院士高度称赞该书在探索具身认知的脑与神经基础方面所进行的尝试和努力,他指出:“最近几年,陈巍博士在绍兴文理学院筹建了‘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积极探索具身认知的脑与神经基础,并且提出了一些带有原创意义的理论框架,如该书中系统阐述的‘内感受具身认知科学’的设想。该书值得关注这一领域的读者阅读和思考,也将为心理学界与认知科学界回答‘Whatis mind’这一事关心灵本质与发生规律的重大科学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刘晓力教授撰写推荐序二,她指出,“在探讨心智的本质和认知的过程、功能和机制问题中,如何面对第一人称的内感受与第三人称的行为功能解释之间的鸿沟,是新近心理学和哲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该书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作者尝试为反思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将哲学分析与科学证据交叉融合的原创理论。”浙江大学郭秀艳教授在推荐序三中指出,“我们感知是为了行动(我们感知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打算如何行动)。即使是对极为抽象的认知过程(如自我、语言)的理解,也得益于考虑它们是如何以行动为基础的。这种对行动的关注与传统认知心理学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行动(和身体)相对认知而言是次要的。这些想法接轨国际学术前沿,将为具身认知的实验研究提供非常丰富的理论启迪。这一点在该书第四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实验研究’中已经得到初步兑现。” 

该书适合从事心理学、哲学、脑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学者,以及对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小编推荐心理学文章:

如果你的配偶出轨,你能“心平气和”地愤怒吗?

马蹄湖畔,夏雨荷论人间高质量顶刊之审稿秘闻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何解?“特质嫉妒,主观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网络突发事件中的

礼之用,和为贵?——亲社会的友善违规行为如何

心理医生给女人的忠告

坦诚直面你的心理医生

世界顶级心理医生给女人的忠告大全

心理医生告诉你 媒体该如何报道灾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