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生都有“灰姑娘”情结,希望像童话故事中那样,终有一天碰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从此开启在城堡中的幸福生活。现实果真会如此吗?当灰姑娘和公主同时出现时,白马王子到底会选哪个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到现实中。“你们班女生多少,男生又是多少?”这个问题似乎是大多数不在一个班级或不在一个学校的学生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人口性别比一直处于失衡状态,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 2014 年,全国 0~4 岁孩子的性别比达到了 116:100,也就是新生儿人口性别比属于严重的男多女少状态。由此不少专家都预言了若干年后国内男性青年会遭遇找对象难的尴尬。但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则是在“三高”群体中,大龄单身的“剩女”现象日益突出,不管“公园相亲”还是“相约星期六”,女生总是占据主流。
那么,在找对象这事儿上,周围的男女比真的重要吗?环境中的男女比例又是怎么影响个体的择偶行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清几件事:第一,性别比可以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第二,我们的择偶行为(择偶标准、择偶策略等)会因为哪些因素改变?第三,如果存在性别比对于择偶行为的影响模式,其规律会是什么样的,不同人群的择偶策略又会产生怎样变化呢?
首先,性别比的失衡经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与择偶的压力。性别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了人们的择偶策略。事实上,的确存在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在性别比不同的地区,人们的择偶标准、性态度、以及离婚率都有所不同,尤其对于择偶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我们的择偶标准有多容易发生变化?答案是非常容易。人们通常认为个体的择偶标准是相对固定的,从某个年龄段开始就趋于稳定了,也有一些段子说“男人都非常专一,因为他们一直喜欢18岁的女生”。实则不然,择偶标准其实是人们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和自身各方面状况后做出的一种选择策略,这种策略是会发生改变的。举个例子,上世纪末到现在,人们在找对象时越来越看重对方的经济状况,这说明了人们的择偶标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更有说服力的一些证据来自于心理学实验,比如有些研究通过让男性参与者直接接触现金等方式,使其短时间内产生“我比别人拥有更多资源”的感觉,事后询问其择偶偏好,结果发现这些人更希望拥有一个好看的女朋友。这也说明了择偶标准非常容易改变,有时候让一个人完成数钱的任务就可能发生变化。
铺垫了那么多,性别比究竟如何影响人们的择偶标准呢?在一篇比较经典的跨文化研究中男性和女性的择偶标准都与性别比呈现负相关,也就是男性更少/女性更多的情况下,男性对于未来女性伴侣的要求会更高,女性对于未来男性伴侣的要求也会更高(具体可见原文综述部分)。可能的解释为男性在女多男少的环境中的择偶压力很小,选择女朋友或未来的伴侣有很大的余地,可以适当提高标准,选择更为优秀的另一半;而女性会从男性是否忠诚这些因素考虑,在女多男少时,男性往往更为“花心”,更容易出现朝三暮四的行为,因此女性在这种情况下,会倾向于选择更出色的对象,至少优秀的男性在后代的培养上肯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这种结果与解释得到了很多关注,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女多男少时,男人更花心?
我们的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操纵的方式发现,性别比失衡如果偏向于男性,即男多女少,男性在择偶中会首先在资源标准上做出妥协,表现出类似于“我不需要你多有钱,只需要长得好看、关心我就好”的态度。另外,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验发现这种影响过程会受到男性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那些认为自己赚钱能力强的男性更容易做出这样的妥协,而那些对自己赚钱能力没有信心的男性则始终坚持找对象时女性的资源不重要。说白了就是,那些对自己赚金能力信心满满的男性,当身处男多女少的“和尚”队伍时,他的择偶标准是“视金钱如粪土”,但是,当处于美女成群的花花世界时,他就会“爱美女,更爱钞票”,妥妥地成为拜金男啦。
再回到开头,答案很简单,面对周围成群的美女,未来大权在握的白马王子自然是选择富有的公主而非出身卑微的灰姑娘。只有当白马王子落魄街头无人问津时,他才有可能同灰姑娘一起谱写一首“爱之曲”。“灰姑娘嫁王子”真的只是一个梦幻般的童话罢了。
参考文献:王燕,侯博文,李歆瑶,李晓煦,焦璐. (2017). 不同性别比和资源获取能力对未婚男性择偶标准的影响. 心理学报,49(9), 1195-1205.
小编推荐心理学文章: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解密撞衫后的心理 |
可成为女性朋友知己的十种男性性格特点 |
食欲与颜色之间的10个心理秘密 |
何以一见钟情?面孔吸引力的晕轮效应与泛化效应 |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解密撞衫后的心理 |
成熟与不成熟男人的区别 |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