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你幸福吗?也许你会回答我:“不不不,我姓胡。”姓胡的你也许正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几乎每个人都想得到永久持续的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以及怎么获得快乐和幸福?哲学家们很早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以阿里斯提波(Aristippus)为代表的哲学家们持快乐主义(hedonism)观点,认为人生目的就是体验最大程度的快乐和满足。例如,享受生活中的吃和远方,空调和床、或玩“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游戏等,其基本特征是快乐性和自我中心;以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则持实现主义(eudaimonism)观点,认为人的快乐或幸福可通过发挥个人潜能、践行美德等来实现,如挑战自我、帮助他人等,其基本特征是意义性。

那么,是快乐的活动还是有意义的活动使我们的幸福更持久呢?这是我们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往对这个问题有两个主要理论:“快乐水车” (hedonic treadmill)理论认为,快乐型活动虽然给我们带来较高水平的快乐,但它很快随着多次接触很快发生习惯化,快速回到最初状态,就像水车一样,总在原地踏步。“实现阶梯”(eudaimonic staircase)理论认为,实现型活动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就像阶梯一样,螺旋式增长,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尽管这两个理论解释的是快乐型和实现型情感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特征是不同的,但是很少有研究通过实验操控从因果层面考察它们在短时间内发生动态变化的特征。以往研究如采用日记法等进行研究,尽管生态效度高,但不可避免存在记忆偏差等混淆因素。并且,以往研究时间跨度很长,通常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因此,本研究首要目的在于,在同一个研究中通过实验操纵,短时间内比较两种积极情感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情感习惯化的研究范式(Leventhal et al., 2007)。譬如,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你最近刚买了一辆新车,当你第一次看到你一见钟情的新车时,你感到很高兴,但随着多次与新车接触,你体验到的快乐程度慢慢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情感习惯化(affective habituation)。情感习惯化的研究范式一般是这样的:在一个试次中,我们让被试观看一张图片,随后被试通过视觉类比量表进行1-100的评定这张图片引起当前快乐的感觉。为了避免前一个试次对后一个试次的影响,被试用2s的时间“清空”之前的选择和感受。每轮图片重复20次。

在实验一中,我们用习惯化范式研究积极情感。我们发现,积极情感的习惯化比中性情感的习惯化要快。然后,在实验二中,我们将积极情感又分为快乐型和实现型情感,进而考察它们习惯化的差异。对20次快乐度的评定构建了多水平模型,结果发现,与“快乐水车”理论一致,在短时间内,快乐型情感更易产生习惯化。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切身体会到这样的感受,你沉浸于“吃鸡”的游戏中,当你第一次获得第一名时,你无比的开心,但是当你“吃”几次后,你的快乐程度就没有第一次那么强了。然而,与快乐型情感的习惯化相比,实现型情感的习惯化速度较慢,能够给人带来持久的积极体验。譬如,你今天做了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或者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后你感到非常幸福,当你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做这件事或依旧实现目标时,你可能依然感觉到有很强的快乐感。这可能是由于实现型情感的核心特征是意义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和社会联系。

 

我们进一步探究了抑郁与快乐型和实现型情感习惯化的关系。多水平模型结果发现,抑郁与实现型情感的短期习惯化有显著相关关系,而抑郁与快乐型情感习惯化无显著相关。并且,神经质人格在抑郁与实现型情感习惯化的关系之间存在调节作用。神经质倾向高的个体,抑郁水平越高,其实现型情感习惯化速度越快,但神经质倾向低的个体,抑郁与实现型情感习惯化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如何保持持续的幸福呢?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最好是能够多从事一些有意义的实现型活动,比如帮助他人,挑战自我等。这些活动能够给我们带来社会链接感和自我价值,甚至能够摆脱抑郁的侵蚀。同时,避免从事过多单一的快乐型活动,比如玩游戏,饱餐一顿等。这些活动只会让我们很快产生习惯化。

 

参考文献

罗扬眉, 莫凡, 陈煦海, 蒋宏达游旭群. (2018). 快乐型和实现型情感的习惯化. 心理学报, 51(9), 985-996.

Leventhal, A. M., Martin,R. L., Seals, R. W., Tapia, E., & Rehm, L. P. (2007). Investigating thedynamics of affect: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of affective habituation topleasurable stimuli.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1(2), 145-157.

 

小编推荐心理学文章:

社会阶层与社会知觉:切忌高冷和穷暖互怼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解密撞衫后的心理

减肥很难吗?无意识健康目标启动助你一臂之力

可成为女性朋友知己的十种男性性格特点
食欲与颜色之间的10个心理秘密

感知社会善念为何使人“乐”于合作?

何以一见钟情?面孔吸引力的晕轮效应与泛化效应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解密撞衫后的心理

婚恋心理:最有幸福感的婚姻年龄差

重温恋爱解决婚后“审美疲劳”

帮孩子改掉磨蹭习惯的五种方法

合理节约时间的技巧

加强自信的一些方法

怎样处理外遇问题

心累的女人如何释放自己

初恋为何如此刻骨铭心

两性心理健康是家庭幸福的保证

女性常见的心理特征

获得自信的方法 —— 接纳

如何教会孩子驾驭负面情绪

十种极品女人最让男人上瘾

男人该知道女人的六种心理

怎样拥有完美的一生?

伤心哭出来 莫强忍眼泪

吸引女性的注意力的三招

现代人心理疾病的十大诱因

破译女人8个行为秘密

成熟与不成熟男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