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听到或看到过一些前后两段,含义丰富的语料,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它们一般被称作歇后语。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积累的智慧结晶,因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被人们广泛使用。由于歇后语是来自民间的“鄙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老李”一起看看歇后语的语用效果。


“猪鼻子插大葱——装(什么)象”,这是电视剧《亮剑》中,主角李云龙的一句经典台词。老李说出来的话俏皮幽默,想必看过《亮剑》的朋友们一定能顺出几句他的经典台词。细心的你也一定已经发现,在《亮剑》中,剧中人物多次使用歇后语。歇后语的使用,使对话变得幽默有趣,也令听话人印象深刻。可以说,剧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与编辑使用诸如歇后语等汉语固定表达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人们究竟是如何理解歇后语的呢?其实,歇后语也分为不同的种类,上图提到的猪鼻子插葱——装象(相),是典型的谐音型歇后语。还有一类歇后语采用语义双关的手法形成后一语节,即喻意型歇后语。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对谐音型歇后语的理解中,后一语节和前一语节语义的统一以及后一语节中谐音字的通达显得尤为重要。就拿“猪鼻子插葱——装象(相)”来说,对于听话人,首先需要理解同音字词汇(装象)的第一层含义,即一个人拿大葱插在猪鼻子上装大象,这个理解由于有表象的易化作用,非常容易达成。再由此出发,理解谐音(装相)所展现的第二层含义,“装象通装相”,即形容他人装模作样,同时呼应前一语节的语义。同时,就整体语料所生成的表象而言,“猪鼻子插葱——装象”本身就有装模作样,不是“自己”的意思。在理解过程中,听话人需要同时激活语音和语义两个通道。因此,要想理解语料的真正含义,通达前、后语节的语义,形成统一的语义场并理解它的同音/谐音字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部分读者可能会产生另一个疑惑,即对于“猪鼻子插葱”这个语料,即使文本不出现后一语节,你也是可以理解的,完全没有必要呈现整个语料。是的,这是因为你习得了该歇后语,它的意义已经储存在心理词典中,因此,无论是否呈现后一语节和同/谐音字你都可以轻易通达语料的意义。这也是在刚刚的屏幕截图中导播并未给出歇后语的全部语素,省略了“相”这个谐音字的原因。也就是说,语料具有熟悉度的差异。对于熟悉度较低的语料,例如“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省去后一语节的信息,理解起来就难得多了?马利军等(2011)通过线下的纸笔测试已经发现,熟悉度是影响歇后语理解稳定的因素,在各类歇后语意义加工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熟悉度高的歇后语被试已经形成了概念隐喻,前一语节出现,后一语节的意义常常能够自动激活。但是,对于熟悉度低的语料,虽然被试可以正确理解语料,却无法写出歇后语的后一语节。同时,对于谐音型歇后语,其熟悉度普遍较低,通达前、后语节的语义就显得非常困难。另外,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同/谐音字信息与熟悉度间的关系似乎还不清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值得探讨。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设计了实验1,通过操纵歇后语的相对熟悉度与同音字类型,并配合使用眼动仪,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在相对高熟悉度的条件下,被试对语汇的加工策略取决于歇后语的同音线索类型。当后一语节为同音字(老太太上鸡窝——奔蛋)时,前后语节的语义直通,加工较为快速;当后一语节为谐音字(老太太上鸡窝——笨蛋)时,在缺乏同音线索的条件下,语料加工时间较长,反应准确率较低,通达歇后语隐喻意义的路径受阻。即对熟悉度较高的谐音型歇后语进行加工,语义通达表现出预存性;支持概念隐喻模型和概念合成假说。而对熟悉度较低的歇后语进行加工,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在线(on-line)加工策略,支持概念合成理论和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这两类理论都重点描述了语料在线加工的必要性)。“哦,我明白了,同音字很重要,那是不是歇后语的理解只要通达同音线索就可以了呀,比如广告里经常有的‘骑乐无穷’‘一步到胃’之类的”。说的很有道理,概念合成理论就支持这种猜测,因此,作者设计了实验2,考察了三种同音字条件(不呈现同音字、呈现同音字、呈现错误同音字),让被试进行语义一致性判断。结果显示:呈现“错误同音”线索对歇后语的加工形成干扰(如老太太上鸡窝——本蛋),不支持概念合成理论和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看来,只有匹配的同音字,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歇后语,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你接收到不匹配的同音字时,你的脑海中关于不匹配汉字的意义得到激活,但是和前、后语节均构不成语义联系,导致加工受阻。实际上,诸如歇后语之类的语料产生,经历过语用环境的“千锤百炼”,其每一个词素都非常贴切,这也是固定表达能够历经千百年还比较“固定”的重要原因。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为例,和“走”相对的能够被“骑”的最好的家养动物只能是“驴”,而要在驴背上看唱本,只能“走着瞧”。
据此,就谐音歇后语的同音线索而言,同样也受到前一语节所创设出语境的限定,不是随便提供一个同音字就可与前一语节形成语义的“同一”,激活整个语料。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请83名大学生写出没有呈现同音线索的歇后语的同音字,结果发现,被试的正确率很高(80%以上),可见,即使大部分谐音型歇后语的语言经历性很低,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可以轻松识别它的同音线索。所以,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言的表达意义,一部分是显示,一部分是暗示,有点像打仗,占据一点,控制一片。歇后语即采用“占据一点,控制一片”的构成方式来生成具有各种意义的语料。
综上所述,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类型影响谐音型歇后语的通达,谐音型歇后语的加工需要同时激活语音和语义两条通道,具体更加详细的报告与论述,诚请各位同仁阅读原文,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小编推荐精华心理健康文章:

我们是如何理解谐音型歇后语的?

向死而生:人生进取的一种原动力

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政府透明之效力几何?

员工建言如何可以持续?

被领导信任:你所不知的另一面

科学研究|兼济他人还是独善其身?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落实”

怎样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

判断是否心理健康有哪三条标准?

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

心理健康很重要,十个条款要记牢

心理健康教育 | 总结·交流·发展

心理健康小课堂——人际交往篇

心理健康的生态观

心理健康纳入体检,你会选择做吗?

心理问答| 什么样的人才算心理健康

积极投身劳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提升免疫力方案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新训生活适应攻略

心理健康有标准,如何去做你最关键

心理健康:重新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痛快地对父母发火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的影响

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从不隐藏自己的攻击性

仅有身体健康还不行,不要忽视心理健康!

抓住未来: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小课堂——人际交往篇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这些秘密,只有心理医生知道

算命师傅都是心理医生

最好的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支招:抑郁症的自我调节法

一位心理医生眼中的护士长

心理医生:抗击疫情关键时刻,这方面也不能忽视

心理医生:科学应对困扰 做好心理“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