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关各种压力接踵而来,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失眠、焦虑、烦躁、上火、疲惫……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也随之而来。此时,如果你不想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不妨求助食物里的“心理医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营养学专家郑东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下这些食物能起到心理医生的作用。

 

生命时报特约撰稿 郑东明

富含的食物牛奶、豆制品等

 

  人们都知道,钙和骨骼、肌肉的功能相关,却很少想到,它可能影响神经系统。体内缺钙的人,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小孩子缺钙会哭闹不停,成年人缺钙时,则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容易被惹怒,有点神经质,情绪难以控制。缺钙还会加剧失眠,而睡眠不好又容易导致压力增大,形成恶性循环。

 

富含的食物坚果、香蕉、绿叶菜等

 

  镁是另一种能够帮助对抗压力的矿物质,丰富的镁能减少压力激素的过度分泌。此外,白天工作过度劳累及抽烟等会引起“血小板凝集”和“血管收缩”,从而影响人体放松进入睡眠状态,而人体若能摄取充足的镁元素,便可抑制上述两种症状,改善睡眠状况,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压力。

 

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鸡蛋黄、粗粮、动物肝脏等

 

  当人体缺少维生素B1时,不仅会疲乏无力、消化不良,还会有情绪沮丧、反应迟钝等表现。维生素B6与能抑制脑细胞兴奋的神经递质的生成有关,人体缺乏维生素B6会令脑神经回路间的相关神经递质传递不畅,导致大脑易兴奋,人体易焦虑,影响夜间睡眠。当维生素B12不足时,人会出现思维能力下降、空间感障碍等情况。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三文鱼、鲭鱼、金枪鱼等

 

  研究发现,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减轻压力,同时也可以抑制焦虑激素皮质醇和肾上腺激素的产生,改善情绪低落和焦虑。此类脂肪酸摄入不足会导致脑力下降,记忆减退。▲

本文版权属于《生命时报》所有,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联系生命君并取得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精华心理健康文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落实”

怎样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

判断是否心理健康有哪三条标准?

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

心理健康很重要,十个条款要记牢

心理健康教育 | 总结·交流·发展

心理健康小课堂——人际交往篇

心理健康的生态观

心理健康纳入体检,你会选择做吗?

心理问答| 什么样的人才算心理健康

积极投身劳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提升免疫力方案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新训生活适应攻略

心理健康有标准,如何去做你最关键

心理健康:重新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痛快地对父母发火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的影响

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从不隐藏自己的攻击性

仅有身体健康还不行,不要忽视心理健康!

抓住未来: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小课堂——人际交往篇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这些秘密,只有心理医生知道

算命师傅都是心理医生

最好的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支招:抑郁症的自我调节法

一位心理医生眼中的护士长

心理医生:抗击疫情关键时刻,这方面也不能忽视

心理医生:科学应对困扰 做好心理“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