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报·医生频道,来到医生之家

(本文为健康报·医生频道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来源)


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 谢缪婧

一个生命从孕育到诞生,10个月的焦急等待,无数次的担心害怕,几个小时的剧烈疼痛,日夜颠倒只为那一声呱呱坠地。我因为工作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母亲——一位患有严重强迫症的孕妇。

 

怀孕的她症状越来越重

   第一次见到她,只见她眉头紧锁,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经过简单的交谈,我了解到这是一名已有10年病史的严重强迫症患者,之前一直在服用药物,强迫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可是由于想要孩子,一年前停药,终于在几个月前怀上了宝宝。然而欣喜过后,由于停用药物时间较长加上孕妇本身激素水平失衡,她的强迫症状越来越重,还伴发了严重的焦虑障碍。针对她的病情,我给予她一段时间的生物反馈治疗和心理疏导,她的焦虑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总算能够安枕而卧了,但是强迫症状依然存在。我叮嘱她要坚持治疗,可是她没有再出现在诊室里。

  通过心理疏导陪伴她顺利度过孕期

  几个月后的一天又见到她,外形已颇有准妈妈的样子了,可精神状况却比第一次就诊还要糟糕。见到我,她很开心地和我打了招呼,说:“谢大夫,我想先去一趟洗手间。”十几分钟过去了,我在诊室还未见人影,便出门去寻。只见她仍在厕所门口徘徊,很明显她快憋不住了,可是强迫症状却让她迟迟无法迈入那道门。我上前扶了她一下,终于上完厕所了,看看表,已经过了半个小时。在之后的治疗中我了解到,她前段时间看到焦虑有所缓解,便想尝试自我调整,因而没有继续来院治疗。没想到强迫症状不降反增,一句话要说上10遍,一个动作要重复到自己都数不清楚。她一边陷入深深的自责,一边担心孩子未来会遗传自己的强迫症,她甚至产生了放弃怀孕、吃药控制症状的想法。

  此时我能做的,唯有通过心理疏导陪伴她顺利度过孕期。又经过几次的治疗,她说每次和我聊聊总能获得正能量,不再那么责怪自己。

   再次在登记会诊病人的名册上看到她是半个月以后了,掐指算算,离预产期还有些日子。科里的会诊大夫告诉我,她有早产的迹象,已经入院了。晚上7点,我赶到病房,她看到我很惊喜,高兴地招呼我坐下,打开了话匣子。上次治疗回去后她一直感觉不错,不再苛责自己,睡眠质量也得到改善。我没说话,微笑地对她竖了个大拇指。她突然说了一句:“谢大夫,我想起来了,你说过我是最棒的母亲,是吗?”我点点头,告诉她:“早产是很常见的,和强迫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怀孕就像爬山,此时的你就快到顶了。虽然你背着强迫症这个沉重的包袱,却丝毫没有影响你爬山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你为孩子承受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分担的,正是这样反而证明了你比普通母亲更加了不起。”这一刻,她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花点时间耐心去聆听患者真正需要

  作为一名医者,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去战胜疾病,却忽略了人性中感性的那一面。因为她,我不禁再次回首自己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心理医生,意识到在关爱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多花点时间,耐心去聆听患者真正的需要。

小编推荐精华心理健康文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落实”

怎样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

判断是否心理健康有哪三条标准?

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

心理健康很重要,十个条款要记牢

心理健康教育 | 总结·交流·发展

心理健康小课堂——人际交往篇

心理健康的生态观

心理健康纳入体检,你会选择做吗?

心理问答| 什么样的人才算心理健康

积极投身劳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提升免疫力方案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新训生活适应攻略

心理健康有标准,如何去做你最关键

心理健康:重新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痛快地对父母发火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的影响

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从不隐藏自己的攻击性

仅有身体健康还不行,不要忽视心理健康!

抓住未来: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小课堂——人际交往篇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这些秘密,只有心理医生知道

算命师傅都是心理医生

最好的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支招:抑郁症的自我调节法

一位心理医生眼中的护士长

心理医生:抗击疫情关键时刻,这方面也不能忽视

心理医生:科学应对困扰 做好心理“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