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父母都愿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最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但有时候,对孩子过分的操心和担忧,其实是反应了父母自身的焦虑和需求,同时对孩子的这种过度担心,也很容易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对孩子的过度担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对孩子照顾的过于周全,不论是吃饭穿衣、学习娱乐,都事无巨细的为孩子操办到位,在旁人看来这是父母尽职尽责的表现,孩子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幸福的,但实际上,这类父母内心对孩子的潜台词往往是“在很多事情上,我是不相信你能够处理好的,所以我很为你担心。”而这种心态则通常和父母的曾经有关,比如父母在曾经的某个时刻碰到了无法解决的重大挫折,自己感到非常的无助和悲伤,又没有一个人能够去倾听自己或是帮助自己,于是只能将这份情感深深的压抑进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么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面对一个远远弱小于自己的存在,便会自然而然的对对方处理挫折的能力感到深深的担忧,所以换句话来说,这类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照顾,其实是在照顾曾经那个无助的自己,满足自己曾经需要被照顾时却没有被照顾到的那份缺失,而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便是使得孩子失去了面对挫折机会,承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那么孩子在长大离开父母后,需要去独自面对挫折时,便会同样的感受到强烈的无助感和挫败感。

对孩子过度担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孩子过于严厉,要求过高,在课余时间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起码达到一个和周围的人说起来,自己孩子一定是比大部分的孩子优秀的水平。这类父母通常是对孩子的未来和前途过分担忧,而这种过分担忧,往往源于父母自己曾经的某些遗憾,比如有的父母非常优秀,但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读大学使得自己发展受限,那么自己的孩子未来一定要考一所名校或许便会成为他们心中的执念,通过让孩子不再重蹈覆辙的方式,去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但这样的方式便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感觉“父母喜欢的是100分的我,而不是60分的我,父母喜欢的是成绩,而不是我。”于是孩子便会压抑自己不被认可的部分,以此换取和父母的和睦相处,而被压抑的部分在脱离父母的约束后,或许会更强烈的爆发出来,使得自己最后恰恰成为了父母不喜欢的样子,最后重蹈覆辙。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当然也是为孩子好,但再亲密的关系,我们也要有适当的界限感,在碰到问题时,更多的去换位思考,充分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样才能使亲子关系真正的温馨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