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昭然

  1.爱是不会失去的,只要你爱过就能明白我说的。在爱面前,生死是渺小的,爱你的人无论到了哪个时空都会爱你。如果那爱失去了,就说明那不是爱,或者,他爱的是另一个/过去的你。

  2.过去的朋友都在渐行渐远着,我几度怀疑我过去是否存在过,那些往事是否真实。所有的佐证似乎都在消失,我有点寂寞。孤独让我想找个人聊聊,倾吐我所有的故事。后来我明白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人站在那里去理解我的曾经和当下。我要有个人陪着我,然后我去享受那种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爽快。所以我喜欢汪峰的《存在》,现在,我喜欢邓紫棋了。。。

  3.我从小怕鬼,怕它那阴森的眼神和近在咫尺的恐怖气息。于是我想尽各种方法要战胜它,专业斗争30年。有个白痴跟我说怕也是有极具价值的,越怕可能传递的信息就越重要。他居然让我静下来去聆听恐惧,还说会进入新境界。我将信将疑的聆听,结果听到了厉鬼撕咬嚼烂我血肉的声音,它还把湿漉冰冷粘糊糊的手和脸贴在我脸上要把我弄残废。这是谁出的的狗主意?不过我现在不那么怕鬼了,要不你也试试?

  或许鬼是孤独中的自己创造的,是个伴。有时,有恶魔相伴,也比孤独一人要好。

  4.理性的知道不是理解,真正的理解必须是感性的理解。恩,那一刻怎么描述呢,就是大脑、神经、躯体和内脏都在颤动的那种感觉吧。我学业上一直没这么颤过,所以我英语一直不好。但是我对姑娘们一直在颤啊颤的,尝试去理解她们可比去学习容易多了。。。

  5.自由,就是不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从而使自己得救。因为一个独立的人是不会按照别人的要求去改变的。所以我只好把注意力放回我自己身上,为了自己的需求去改变,然后我也可以做到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改变自己了。吼吼,我自由了!或许你会觉得这是自私,但事实是,周围的人都更愿意和我来往了呢。

  6.极少有父母会因为孩子要求他们改变而改变。但各种服务业和企业就是因为这种调查反馈才变得更红火的。父母却对孩子的要求置若罔闻,恩,你说熟视无睹也行。为什么?因为你看哪个当朝政府真的顾及百姓死活了。。。

  7.从上两条可以看出,年龄越小,越渴望改造别人;越渴望改造别人,年龄越小。所以情侣渴望改造对方,因为他们在你侬我侬时,也就像婴儿那么大。

  8.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打和骂,一定是恨,而不是爱。 孙瑞雪问她的儿子:“妈妈爱你吗?” 她儿子回答说:“有时爱,有时不爱。” 这就是关于亲子关系的最大真相。再好的父母,对孩子也是有时爱有时不爱。 假若有人以完美父母自诩,那我可以料定,他们一定很有问题,而他们的子女一定有很大的痛苦。 相反,那些肯反省自己的问题,检讨自己的方式的父母,倒更可能是最好的父母。

  父母无须完美,但必须诚实。告诉孩子有时候是自己情绪控制不好、有时也恨孩子,真的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