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fuzhou心理咨询专家  曹怀宁

  有人从未考虑过“意义”是什么,有人对人生的意义花了一辈子思索,还有的人花了一段时间或以某些方式得到自己信服的答案后,就将这一生都交给了这种信条。我对于意义的思考起始于数年前,虽不算长,终究有了自己对此的一些理解,它不具有普适性,正如意义本身不具有普适性一样。

  其实,想找到现成的意义并不难,世俗价值观提供了功成名就、“一切向钱看”的思路,宗教世界开辟了乐善好施的庇护所,传统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的道德典范,勇者尊崇无畏、智者向往全知、行者志在高远、诗人神往浪漫,真可谓俯拾皆是。然而,当人们将自身的信仰与命运交由他人随意开启的意义之门时,往往难以过得笃定而安稳。身体内的声音时时发出质疑与抗争,因为本我不愿被扭曲捏造,只为了适应看似方正的条框。迷茫和彷徨的痛苦正是由此而生,感性不会相信华丽的包装。有时为了这种看似能对他人交待的意义,竟要花费一生的伪装来苦苦扮演。

  “意义”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它本应通过自由选择而产生。但当人们凭借已有经验与眼前的现实条件,在众多现成答案中挑挑拣拣,勉强选取自己可能做到的轨迹定为人生路线,这些人本身就是不自由的,他们在选择的出发点就已丧失了选择的自由,哪会有真正的意义呢?

  当我了解并熟悉各类定义“意义”的方式后,竟有一种似曾相识感,它与我曾钻研后又放弃的股票技术流分析具有相似的特点,即以结果为导向。不是吗?如果一位画家——姑且称之为绘画爱好者,因缺乏天赋,最终荒废生活、穷困潦倒,会有人说他的选择是有意义的吗?如果一名智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籍籍无名,又有谁会给这位不留名的隐士贴上意义的标签呢?在我看来,现在人们所称的意义,更像是对一类人的人生价值的简化概括——这种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方向、并最终取得至少为部分人所认可的成功。更有甚者,将意义当成对自己无法修复的后悔青春的蒙眼罩,不顾内心、只求意义的盲目前行。

  由此看来,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意义”一词,只是他人对你人生经历的一种评判工具,哪怕是自我评判,也不过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给自己产生自信的结论罢了。人类是多么聪明啊,发明了语言和文字来承担交流与传承的任务,可是语言和文字又是多么的无力啊,它无法描述出人生选择的动机、从事坚信事物的感受,以及每个人对此的理解和赋予的内涵与寄托。而且,人类过于急功近利的想用文化与语言将人们的思想整齐划一,因此,意义被创造,意义被定义,意义成为困惑人类的终极问题。

  在我看来,意义,不是人们为了盖棺定论而拥有的目标,它是一种过程状态,是由你所相信的、你的本质与你的选择共同构造的人生态度,是你的意识与行动的共同产物,是一种能够无时无刻被你所体验的感受。它本应是你个人的私有物,而非对外展览、相互攀比、彰显价值的装饰品。意义,本应是描述客观事实的中性词,却被人为的当做褒义词而滥用。

  想起一件心痛的事,有位朋友在旁观完我从事义工的儿童福利院,直呼“养大残疾的宝宝去面对残酷的现实毫无意义”,认定“只有弱者才会借由照顾更弱者来满足成就感,并称之为意义”。他口中的意义,就是从外人的角度、从结果的成败来评判,忽略了感受与信仰。诚然,意义本来就是被当今社会太多的功利主义者所误用,以至于“走自己路的人”会被打上“自欺欺人”的问号。

  一个人,只要以一种他自己认定、并能够与他所处的社会相容的方式生活,他就是在过有“意义”的生活,只是这种意义是他自己定义并可能仅有他自己认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意义,千人千面,本就不存在模仿的功用,也不该被他人妄加评议。你非说它欺人,只因为你无法经历他人的心路历程,它也无法带给你内心相同的充盈。况且,意义只代表了某种选择,你说它是自欺,只因为你对它持有太多的预期。它不是现成既定的隐藏宝藏,也不是包治心病的万灵药,无法即刻救你脱离无聊颓废的苦海并永远生活得信心满满。

  别再苦苦质疑意义的真伪了,如果你的心不接受,它再“真”,又有什么用?你该问自己的是:“为什么我需要的”‘真’意义,是为自我所不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