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心事和单亲家庭有关,所以写这篇文章,表表心意。
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类似单亲的家庭里,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开家长会也总是母亲出席。
六年级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开玩笑说我是没父亲的孩子,我还记得当时的我抄起双人长板凳就向他头上砸。那时候的我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总是显得傻气无比,也没人想到我会有这样的狠劲。索性班主任反应快制止了这场闹剧,也让我从此“一鸣惊人”。
也是这件事,导致我在女汉子的路线上越走越远。
我青梅竹马的小白,是个典型的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因为一些不能说的原因,他没出生时就被母亲所厌弃,他的父亲性子很软,基本上都听他母亲的。等到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家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使得他整天吃不饱穿不暖,有时候也会满身挂彩的上学。
那时候他说,“我希望我爸妈快点离婚。”
后来,他的愿望就实现了。我问他开心吗,他说现在这样挺好的,起码不会挨打也不会吃不饱穿不暖。
他说, “如果我以后有了小孩子,我会爱他很爱他,把我缺失的爱全部补给他,让他知道无论家庭环境如何,都有一个人爱他如生命。”
诚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怎么可以通过原生家庭的成分来判断这个家庭里的成长出来的孩子呢?
是谁说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必定自私又可怜,又是谁说你家庭成分健全的孩子就一定满怀爱和希望呢?
诚然,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可能比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经历了更多的磨难。这就使得他们比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更加珍惜一些平凡的感情或事物。
磨难本身是苦的,但成功走出磨难可以使人变得坚韧,使人富有勇气,拥有更强的坚持力和抵抗力。而温室本身是甜的,所以温室里的花并不那么坚强,也没那么多的承受力。
我个人觉得,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了些许容忍与仁慈,大概是因为受过太多苦难让他们更加珍视所拥有的一切。而普通家庭的因为拥有太多的疼爱而显得独占欲过强,言辞之间也显得狠毒一些,大概是没有足够的磨难让他们产生敬畏之心吧。
如果让我对单亲孩子和普通孩子做和爱心系数对比,我一定会投单亲孩子一票。因为他们体会过不被爱的痛苦,也就更加爱自己,一个人如果学会了爱自己,也就会去爱别人,单方面的收获爱意并不能使人学会爱别人。
所以呀,不要再谈论什么原生家庭之类的问题了。
父母离异并不是孩子的错,因为爱而在一起,因为不爱而分开,这本来就是可怜而可悲的事情。而夹在这中间的孩子,本来就是受害者的身份,你如果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就不该用可怜的目光去看着他,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比如“这孩子真可怜,小时候就父母离异blablabla”;你如果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就别用质疑的目光看待他们,打着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幌子说着伤人的话,“别跟那没爹养没娘教的小孩玩,会带坏你”。
你如果真的充满爱心,就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让他们明白即便父母离异他还是会得到尊重的,而非是同情或者质疑。
真心的,错的人从来都不是孩子,而是那些不负责任或者假情假意的父母们。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