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兴梅
当今,家长尤其是城里的家长们,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前途,在孩子的学习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不计代价。自小,孩子们在家长的安排下,不得不放弃童年的快乐,奔波于各种学前班、补习班;寒窗苦读的这十二年里,孩子们又历经了无数的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闯过了令家长们焦虑无比的小升初、中考等重要关头,最终即将迎来高考。可以说,家长和孩子们所付出的这一切辛勤和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是,有许多孩子,平时各种考试还能够正常发挥,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却逐渐出现了问题,他们迷茫、焦虑、压抑、烦恼,成绩飘忽不定,家长们更是提心吊胆、倍受煎熬。高考时,这些孩子往往发挥失常,令家长和孩子们痛惜不已,抱憾终生。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平稳度过高三的最后关键时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呢?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体验和感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我和儿子的高考往事
我是学财会出身的,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与所有的家长们一样,我也格外关注孩子的学习。我深知,孩子成绩的好坏,与学校、老师和家庭息息相关,其中家庭的因素极其重要,因为学校和老师我们没办法改变,只有改变我们自己,用爱、用心、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配合和帮助孩子,才能为孩子助力,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
2012年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心理学,并于当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当时,我儿子即将迎来中考,面对并不怎么出众、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同样焦虑的我,试着将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包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预期,理解和包容孩子,与孩子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为孩子实施情绪疏导、帮助他适度解压等,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儿子先是以全年级30多名的成绩考入了为冲刺中考而组建的零班,随后又被学校留住进入直升班。
孩子高中时,由于外校考入以及学校引进了许多优秀学生,加上刚上高中时的不适应期,我儿子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山大,成绩很不稳定,平均年级排名仅在四十名左右,最差时甚至掉到过一百多名。在这种情况下,我又一次将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陪伴着儿子,帮助他不断调整心态,改变思路,完善考试技巧和策略。最终,孩子在高考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并出乎老师和同学们的意料,考出了高中三年以来最好的一次成绩,以年级第十名的成绩考取了心仪的名校和理想的专业。
二、我的体验和感悟
(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环境
高考阶段,家长不但要搞好后勤,更要做好心理支持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环境。
首先,家长要对高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进入高三后,许多家长往往比孩子还要紧张焦虑,严重影响到孩子正常心态、学习效果和考试发挥。因为高三下学期,课程已全部学完,并进入全面的复习和各种模拟考试阶段,这时,孩子的实力已基本定型,想大幅提高成绩已不太可能,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设置合理的期望值,期望过高或太在乎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或排名,会加剧自己和孩子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要相信孩子,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压。要帮助孩子保持平常心,告诉孩子不要去跟成绩好的同学比,这样只会使他更焦虑,要引导孩子与自己的过去比,尽量查漏补缺,争取在考试中少犯错多得分才现实。当夫妻双方中有一方出现焦虑情绪时,另一方要及时给予关心、理解和帮助,要统一思想和认识,形成默契,回归正常平稳的状态。我们也曾对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过分关注,记得有一次,孩子模拟考试,我们十分在意和紧张,希望他能考出好成绩以增强信心。每门考完后,虽然我们嘴上没问他,但行为举止还是有些不自然,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我们也感觉到他的不自在,事后证明,儿子是感觉到了。成绩出来后,发现他考砸了,许多会做的题目丢了分。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省:我们太在意了,是怕他考不好的负能量影响了他,是吸引力法则导致他发挥失常了。
其次,家长要用心观察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新问题,关心和帮助孩子解决他(她)所提出或新发现的问题,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和心理环境。在生活上,要让孩子感到在这关键时期,父母比平常更体贴他(她)、重视他(她)了,但又不能过头,让孩子产生压力和负担。例如,高三时,我们怕看电视影响孩子的学习,就基本上不开电视机,一天,我儿子在学校晚自习回家后,看到我们又在看手机和看书,觉得太安静了,就说,“老爸老妈你们怎么不看电视呀?开着电视才有家的感觉,才感到温暖和舒服”。由此,我们想到他长时间在学校学习,已经很单调很苦了,回到家中,他希望放松些,感受家庭的温暖。于是,我们就把电视打开,看一些《观点致胜》等他平时也比较喜欢且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有时他会跟着看一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会坐在我们身边用手机看他最感兴趣的动漫。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也会应他的要求,在夜幕下,陪他到小区里散散步,讲讲笑话。他入睡困难时,我会边帮他按摩头部,肩部,边聊些轻松的话题,帮他入眠。
(二)要为孩子的学习方法提供引导和帮助
学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考试成绩,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学科的强弱,单科中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孩子只顾“埋头拉车”,家长却应当引导孩子“抬头看路”,这样,能够使孩子更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合理的安排学习进度。要帮助孩子消除浮躁和畏难情绪,调整考试方法和考试策略,增强孩子考试的自信心。
例如,去年一月份,我们发现孩子的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拖了总分的后腿,这就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与他沟通交流,我们了解到,因为他们班大部分同学理科都特别强,刷题又快又准,使得他心里着急,考试中一味追求速度,导致审题不清,做题不扎实,不仅失误连连,还影响了心情和下一门考试。为了提高他的数学成绩,我们本想让他课外去参加一个数学补习班,但又怕增加他的压力和负担,适得其反,于是仅找了有关数学老师,专门帮他分析原因,答疑解惑,并找出了他固定思维模式限制了解题思路的问题。此后,我儿子调整了考试方法和策略,增强了自信心,数学成绩逐渐稳中有升。
(三)要注意孩子的学习疲劳问题
到了高三尤其是下半学期,许多孩子在学习和考试成绩上都出现了瓶颈现象,虽然看上去非常努力,但学习效率却不高,考试成绩不进反退,家长和孩子不明就里,很是焦急苦恼。我儿子在去年3月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次小考回来,他情绪低落,说没考好,烦死了。在我追问下,他带着哭腔跟我控诉:“我觉得自己脑子是不是坏了,为什么越努力越考不好,越用功越不开心,就是因为没玩电脑,以前玩电脑时,成绩都蛮好”。我怔住了,这是在责怪我这个月剥夺了他玩游戏的时间吗?通过心理方面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发现学习疲劳是造成他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所谓学习疲劳,就是由于长时间学习,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了怠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到了不能继续学习的状况,这实际上是一种需要暂停学习,进行调节休息的警告信号。找到了原因后,我们决定让他回到原来的状态,电脑游戏继续玩,晚上动漫正常看,这样,就宣泄了他的负面情绪,缓解了他的紧张压力,同时我们也要求他早睡眠多休息,劳逸结合,自我减负,使他较快恢复了正常状态,并像充了电、加了油一样,动力更足了。
(四)要帮助孩子预防和克服考试焦虑症
考试焦虑是应试者在应试情绪刺激下,受个人多种身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状态,是由外在压力(学校、家庭、社会)或(和)内在压力(学习准备不足、缺乏应试技巧、对考试认知偏差、性格敏感内向、身体状态不良等)引起的。在考试中,适度紧张,可以使我们的思想高度集中,增加考试效率;但过度焦虑,会使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思维不清、头脑空白、乱了方寸、失误连连。
儿子班上有一位同学,成绩拔尖,高中三年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被学校视为冲刺清华的种子选手,但高考中他却大失水准,一贯强项的理综竞比平时少考了30多分,最终与梦想大学失之交臂,大大出乎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意料。还有一些同学,高中以来成绩都很优秀,但到了高三下半学期,随着高考越来越近,产生考试焦虑,成绩有所下滑,随之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直到高考,心态都没能调整过来,最终高考成绩很不理想。这些同学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就是患上了考试焦虑症。
随着高考的临近,社会上、学校和家庭中紧张的气氛越来越浓了,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我们首先做到自己不焦虑,其次,应用一些减压的方法来克服考试焦虑,例如,允许孩子玩电脑游戏,为孩子购买解压拳击球并和孩子一起击打,陪孩子到湖边骑车、散步,和孩子聊聊天,讲讲笑话等。高考三天,我们家里始终保持了轻松和谐的气氛,孩子每考完一门,大家都不谈不问,以免影响孩子的心态,产生不必要的干扰,让孩子真正做到考一门丢一门。最终,孩子超常发挥,取得了前所未有600多分的好成绩。
2016年高考又将来临了,看到身边那么多家长和孩子们各种焦虑的情况,我深有感触,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奉献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谢谢大家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文章!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