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建齐

  说到自己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就会听到很多对自己不同定位的说法:

  有人会说,心理咨询师是不是经常接触心理不健康的人,自己心理也会有问题啊?也有说的很直接的,说做心理咨询师,做着做着,自己就心理不健康了。

  也有人会说,你是心理咨询师,应该不会有什么心理困惑吧。

  还有人会这样说,你心理咨询师,你怎么还会纠结,自己还开导不了自己吗?

  你是心理咨询师,你在孩子的养育上,肯定不会有教育的困惑吧?

  ……

    这些的或怀疑,或应该,或敬畏,或理所应当的解读.在看到,对这份职业的理解过于个人话的同时,也还说明了一点,就是将职业与我们的人生体验混肴化。就好像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份职业就应该是怎样怎样的,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经历,我们的家人就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我们自然的会经历什么,体验什么。就好比,我们看到医生,能够说:因为你是大夫,你就可以不生病吗?因为你是大夫,你就可以生病没有痛苦体验吗?因为你是大夫,你就一定能让自己走出病痛,解救出自己吗?每一份职业都会有他基本的职业素养,但却不等同于他有怎样的职业,就可以选择怎样的人生体验。可以说,你的职业是你人生体验的一部分,却不能说你的职业就可以左右你的人生多么不同。

  前几天,因为孩子的一些困扰,我在姐妹群里,唠叨自己的纠结。群里的朋友们各抒己见,有宽慰的,有出办法的,还有深入分析原因的。看到她们的回应,无论说的是什么,有帮助的或没帮助的。却都让我升起一股暖暖的感动。而这份感动,只是因为,她们没有觉得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就应该怎样,怎样。只是因为,他们能让我觉得,我不是我的职业,而只是她们的朋友,一个与任何人一样,也会有困惑,有纠结的人。后来虽然,还是有朋友说。“你是心理咨询师,还能难住你吗?”“小X这样,要心理师辅导下啦”等等这样类似于玩笑,又类似于认真的话。这些话,自然是我不太愿意看到的,但同时也能够理解到他们其实只是还没有将我的职业与经历体验分割开来。就像曾经刚刚接触心理学的我一样,当时的我其实和很多人一样的会去将心理的这个职业与其人生体验混肴在一起,比如当时,面对心理界的某位大咖离婚,我会想,“他还是心理咨询师呢,他怎么还会离婚呢?”但其实,慢慢成长,你会发现,离不离婚,当事人的体验是最真实的,婚姻也是最能让自己觉察和成长的纽带。不是说,你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或你有着怎样的职业,你就不应该离婚。应该或不应该,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个体内心标准的一个投射。而更能贴近自己,了解自己的是,你可以更好的觉察到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真实拥有的和适合的。什么是自己假意坚持的和令自己痛苦的……所以,他们的选择,其实是对当下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当下对方的尊重。

  心理咨询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其次才是他的工作,职业,所学,所历。所以,他同样也会有情绪起伏,开心,快乐,愤怒,忧伤、懊恼、气愤等等体验,也一样会有困惑,有纠结,有不解……所以请不要把咨询师看的多么与众不同,如果非要找出些不同,也就是因为职业的因素,让自己更有觉察的,生活在各种情绪体验中。并带着这份觉察的心,让自己可以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到他人而已。”心理咨询,只是我的职业,却并非我的人生,人生不会因为你的职业而变得平静,也不会因为你的职业而没了负性体验。人生是一场经历,所有人都在其中,所有人都在体验。当一个人在体验中遇到困惑寻求咨询帮助时,咨询师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我成长的觉察来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困惑的源泉,找到自己走出的力量。但这并不代表着或并不等同于;咨询师不会有负性体验,咨询师不会在困惑中打转。咨询师和所有人一样都在经历也在感受,亦在成长。所以,请在看到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的同时,也能看到首先他还是一个在人生中体验经历的人。

  心理咨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职业,更是我人生经历的影响者,但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