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萧薇
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昨天我在某平台接了一单咨询,咨询的效果自己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后来来访的朋友也给了好评,但评价的内容与我自己的感觉有不小的差异。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会给我一个中差评,以此表达对我的不满,因为这正是她来咨询的原因:对人苛刻,人际关系不好。
由此引发联想。
咨询师是靠出售时间来维持生计的,而并非出售疗效,没有任何一个咨询师敢说自己的每一次咨询都能让来访者感到满意,而这种满意-不满意,冲突-和解间的不断转化却恰恰是咨询真正起效的表现。特别是人格障碍的来访者,常常会对咨询师表达强烈的不满或攻击,这正是其症状的表现,而不代表一个咨询师咨询水平的高低。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心理学工作者,我遇到过很多例,总是在咨询中表达不满,但却总是一次次前来咨询的朋友。他的不满不代表咨询做的不好,而只是个人特质的表现,也正是我们需要工作的地方。
复约率的高低本身就代表了咨询的效果,又或者说,在公共的平台上咨询数量多,本身就说明这个咨询师个人的水平。
我相信一个咨询师的水平是不能用好、中、差这样的标准来区分的,咨询更像是一门艺术,只有喜欢不喜欢、匹配不匹配,而难有真正的好坏之分。
取消好、中、差这样略显粗糙的评价方式,而仅仅保留来访者对于咨询感受的文字表述,我相信会更好的促进咨访双方的互动,而更多地避免咨询师因为希望得到更多的好评,而难以避免的对来访者的讨好倾向的。
来访者当然有权利评判他的咨询师,但来访者之间对于咨询师的分析和交流,其实在动力学或者精神分析界也是希望能尽量避免的事情,这可能与流派有关,也可能是进入网络世界后我们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我一直感到舒服的方式是,咨访双方都能投入到每一次咨询的这1个小时中,而不受其他欲念的干扰,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更倾向于自己接个案,而非与咨询室长期合作的原因。希望获得好评与咨询室老板要求我们必须把复约转化率搞上来是一样的,是一种压力,是一种会极大影响到咨询状态的外界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有欲念,而把欲念带入到咨询中,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在壹点灵或其他平台会感到很轻松,因为一单咨询的好坏,并不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和与其他来访者的交流,也并不会因为某一人的原因,长久的影响到我对自己咨询水平的看法,这可能是我个人的内心不够稳定,也是我需要修行的地方。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