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张蕴波
摘要:
故事的主人公若菱在和丈夫激烈争吵后,夺门而出,这样的争吵对于他们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她开着跑车在弯曲的山坡路上疾驰着,不知不觉已经开到了一个荒郊野外的山区,突然在上山的路上车子没油熄火了,而且还发现自己手机也没有带。在情急之中她发现不远处有一间小屋,她前往小屋想要借一下电话,寻求帮助。住在小屋的老人请她进了房间,请若菱坐下后,她发现桌上茶水已经备好了,好像老人早已知道若菱的到访。她当时十分警备,随时准备情况不对就夺门而逃。老人镇定地说可以借用电话,但是她得回答自己一个问题,老人问 “你是谁?”若菱给了几个回答,比如“我叫李若菱”“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我是个苦命的人,从小父母离婚,只见过父亲几面,十岁以前都由外祖父母抚养。继父对我一向不好,冷酷疏离。为了脱离家庭,我早早地就结了婚,却久婚不孕,饱受婆婆的白眼和小姑的嘲讽,连老公也不表示同情。工作上老遇到小人,知心的朋友也没几个”“我天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相貌清秀、追求者众多,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收入丰厚….”“我是一个身、心、灵的集合体!”但老人对这几个回答都不是很满意。最后若菱说:“我就是灵魂!”老人意味深长地一笑说这个回答比较贴近答案,但是它仍然不能贴切地表达我们真正是谁。若菱追问老人那到底答案是什么,老人说以后会慢慢告诉她的。并且向她解释弄清楚“我是谁?”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这说得不就是自己嘛,若菱当时想,觉得老人似乎有读心术什么的,竟然能猜得出来自己心里的想法。最后,老人从抽屉中拉出一部老式电话递给了若菱。
读后感:
想象若菱在和丈夫争吵后,跑出家门,开着跑车在路上疾驰的场景,当时我不禁为她担心,这样的她是很容易出事的,本来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再加上在下雨天她开这么快的车,真是像她自己说的,不是在赶路就是在逃命,想想此时的她是要往死里作嘛!作为读者时的我是理性的,她的行为会让我为她担心,但是我回顾了一下自己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在迷惘的时候,又何尝不是有自毁的冲动呢,记得那会大学刚毕业,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把握,内心十分恐惧和迷惘,特别是在人潮拥挤的时候,那种失控的恐惧感吞噬着我的全身,心脏和胃部有一种强烈积压感,面对这种痛苦的感觉,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幅画面我走在高速公路旁,看见迎面而来的大货车,侧身一跃冲向它,就在被撞击的那一时刻,一切痛苦的感觉都将结束。读到此时的若菱,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痛苦的时刻,感觉和主人公有一种共同存在的感觉,这很美好很美妙,不孤独。
第一节和第二节都是围绕着老人的问题:我是谁展开的,对于这个问题,我通常也会像若菱一样回答,特别是在职场应聘的时候。但是在我和咨询师做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以前引以为傲的或者是让我十分痛苦的那个自我评价和定位都是来自于外界,比如是外在父母或重要他人声音的内化,而且我发现和这些评价和定位伴随着的积极感受比如骄傲、快乐、优越感都是无法持久的,常常是昙花一现。于是为了再次体验那种美好的感觉,我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和体力,不断地加固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体验的评价和定位,但是往往这样的评价和定位都要依赖外界环境或他人,于是外界环境和他人决定了我是否能快乐的决定因素。这样的我其实内心深处是不快乐的,是恐慌的,是饥渴的。所以我很同意老人对这个问题重要意义的阐述,他在一语击中若菱的同时也照亮了那个曾经的我。
说到老人,我十分羡慕若菱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位智者,他能够带领若菱走出困境,走向幸福,当我们孤独无助地时候,当痛苦的感觉将要完全吞噬我们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有这样的老人出现,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又都可以度过困难,这让我猜想,也许我们每个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老人,当我们内心波澜起伏的时候,当我们在全世界乱撞的时候,突然他会给我们些许勇气些许力量去面对问题。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