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刘俊山
我有一位同事,40岁出头,总感觉她很不开心,看起来不是很阳光,似乎像一个丑小鸭,有些自卑。其实,她的事业发展在外人看来,非常顺利,她的形象也算良好。但是她并不快乐、也不自信、内心总是充满着纠结和冲突,看问题更多从负性角度出发。
那天,她和我聊起了她的家庭。她成长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专家型人才,业务能力很强。她有一个哥哥,非常优秀,名牌大学毕业。母亲从小对哥哥特别推崇,经常拿她与哥哥相比,瞧不上她,认为她什么也不行、做什么也不会成功。
在她的童年里,批评、指责、挖苦是正常的待遇。
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我们成年后的人格表现其实都来源于童年,我们的人际应对方式、思维模式,也来自童年的经历和环境。
童年经历决定了我们的自尊水平、自我意识、自我评价。
保持一个完整的人格,塑造一个完善正常的自我概念,是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
这个教育的实施主要是父母来完成的。
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指责,让孩子一直生活在批评、指责、责骂之中,实际是在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抨击孩子的自我形象、摧毁孩子的自我意识。
这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是对孩子完善人格的摧残。
尽管并不是所有生活在批评和指责中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成为人格缺陷者,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会在父母的批评与指责中,留下自我意识的阴影,降低自尊水平,会影响一生的幸福。
我想起了我教育女儿的故事。
女儿在中考时发挥有些失利,距离区重点中学只差两分,上了一所普通高中,考分在那所学校里是名列前茅的。学校老师很重视,特意在暑假来家访。我和老师交流了孩子的一些信息,说了一些鼓励表扬女儿的话,女儿在一旁很高兴。那位女老师说,你们家真不一样。刚才我去另外一位同学家,那个母亲一直指责儿子,把那个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我说,我相信自己的女儿,也相信你们学校。成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信、是健康的人格。
老师非常同意我的观点。
女儿刚进入高一时,成绩能在全校排在前二十名,后来逐渐下滑,到了高三时就在五十名左右了。每次考完试,我都是正面鼓励她,要正确合理看待这个事,多数女生的成绩到了高二、高三后都会下滑的。你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了,不要和别人盲目攀比,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高考考不好,还有考研,考研考不好,还有工作后的优秀表现。
人生是一个长跑的过程,并不决定哪一次考试或挫折,关键要相信自己、坚持下去,就能够作最好的自己。
女儿以刚刚踩线的分数考入了一所211工科大学,虽然与别人比有较大的分数差距。但是她自信阳光、不卑不亢、谦虚友善,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如今即将升入大学三年级了,女儿的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前30%以内,平均分80分以上,通过了英语六级,人际关系也很好,被评为优秀学生。
这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塑造了女儿良好的人格,培育了她自信阳光的心态,她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