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工作没意义,可能是一个世界级现象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从事的工作毫无意义。我们做很多琐碎的事,例如填各类工具型表格、帮领导写写PPT;我们做很多内心不认同的事,例如怎么看都对对业绩毫无帮助的动作,或者是形式主义面子活儿;被迫开很多不明所以也不知所终的会议、参加尴尬的团建活动……
这种无意义的感受,不仅仅是普遍的存在在我们身边。前两年,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37%的人认为他们的工作“没有对世界做出有意义的贡献”,随后在荷兰的一项调查中,40 %的人说了同样的话。认为工作无意义,似乎是一个世界性的职场问题。
当你觉得没意义——根源在于内心的不认同
1、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认同
工作琐碎、微小,没有价值,是对自我成就的不认同。在我们看惯影视剧里衣着光鲜的精英人群,看多了职场风生水起的领导层,再回到现实看看薪水微薄、辛苦搬砖的自己,当然很容易产生对自我工作内容的不认同。
2、对上级决策的不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带着抱怨去执行一些工作——心里偷偷骂,手上忙不停。对决策的结果没有信心,对决策的方向抱有质疑,于是无意义感就产生了。
3、对平台的不认同或系统性绝望
在先就业再择业的指导原则之下,在面对吃饭问题选择妥协的情境之下,我们选择了一家不是太满意的公司平台,结果发现进入平台之后这种不满与日俱增。公司天天折腾,做各类决策调整,但仍旧无法让船上的水手们看到改变或希望,甚至日益失望;也有一种情况,我们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并非某个模块可以解决,于是就产生了系统性绝望,无意义感随之而来。
工作本来就没有意义,是人赋予了工作意义
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同样的工作,有人认为是枯燥的板砖,有人认为是在建设一座城。所以工作本身只是一个工作,是意义实现的通路、手段、工具。工具无意义,意义在于使用工具的人。
人决定了一件事是否有意义。既然如此,意义应该是不间断的存续于人的心里,而不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存在或消失。换一个我们都熟悉的词,目标,意义,就是成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的目标。
所以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我们在抱怨什么呢?我们该抱怨的是自己,是以无意义为借口,阶段性的懈怠、放弃追寻意义的自己。
随波逐流找不到意义,意义感是需要营造的
意义即达成心之所向的目标。如果随随便便就找得到,那还叫意义吗?意义是需要营造的。
首先,搞清楚自己认为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有人喜欢岁月静好,有人觉得时不我待。每个人对意义的定义不同。我们不去用传统意义的成功去限定什么叫做意义,而是真正的想清楚自己想要怎么活,一旦想清楚,剩下的就是不动摇的围绕目标去做各种选择、取舍、心态和行为的管理,漫漫人生路,做到始终如一,不动摇,不羡慕,不后悔,其实很难。但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终归是一种比较极致的生活选择。
之后,相信意义,不断探索意义
意义是宝藏,宝藏从来都是探索出来的。它在群山峻岭里,或在万米深海中,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接近。所以当我们觉得工作中充满了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不妨去尝试探索鸡零狗碎背后藏着的“意义的线索”。例如我们去写一份领导的公开发言稿,不妨去思考这份发言的背后,背景、意义、目的,去寻找这个无意义的工作背后,真正的意义。
李连杰8岁进入武校,日复一日蹲马步练长跑的他应该不会预测到自己未来会成为国际巨星,但他并没有认为工作无意义,反而不断的探索出了意义。
改变条件,不断接近意义
在自我条件不断修正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客观评估所处环境是否有利于接近意义。如前面提到的,上级领导、公司平台,如果他们不利于意义的达成,甚至阻碍了意义,那就需要重新的对工作的环境做评估。意义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是评估工作环境的一把标尺,长期看它的价值要远大于薪资福利,或者人际关系。
假如你始终无法认同你的领导,或者始终无法认同平台的管理、前景,那就果断离开,不做取舍,只会在时间中荒废意义。
三国中,孙策不认同袁术的为人,不甘于做袁术的鹰犬,最终自立门户,成一方霸主;许攸死心塌地跟着袁绍,一边大呼庸主一边不愿离开,最终落得树倒猢狲散,失意放纵死于许褚刀下。当你觉得环境不足以支持你的意义,断舍离吧。
活下去,给意义输氧
不是每个人,都和乔布斯一样幸运,能够让内心意义和工作完美匹配,或者说能有足够选择的自由。我们大多数,都要为生活所迫,向生活妥协。比如职场上的呼来喝去打杂小白,或是忍气吞声中年狗,谁内心没有自己的意义呢?谁又能毫不妥协呢?
妥协并不可耻,也无需自怨自艾。只是千万别忘记,给躺在病床上的意义输氧。妥协是一种达成意义的策略,我们用妥协换取生存、换取时间。但假如最后把意义丢掉,那妥协就会变得毫无价值。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