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成都市一家自称为“全球第一”的棺材策划公司开张。一小时200元,一天2400元的住宿费可谓十分惊人。但该公司老板认为物有所值:“能治疗心理疾病、修补夫妻感情、想出生意金点子,因此收费并不算高。”只是,心理专家泼了一盘冷水:住“棺材宾馆”不但不能治疗心理疾病,相反会使得其病情加重。 ——
                                    
一没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医生,二没从业经验,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如此不规范的“棺材宾馆”却打出响当当的广告词,制定出“高高在上”的服务价格,与其说是心理治疗机构,不如说是挂“心理治疗”羊头谋暴利的黑店。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害“心病”的人越来越多,心理治疗服务也日渐热门。相关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不少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其中包括医院的心理门诊、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社会力量开办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等。前两种心理咨询因为都依托于正规的医疗或教学科研单位,其服务和收费比较正规。而社会上的一些心理服务机构则五花八门,专业层次、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像“棺材宾馆”这种打着“心理治疗”幌子的浑水摸鱼之徒。
在我国,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的审批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非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则向民政部门登记。而多部门一起管,往往就是各个部门都不管。有好处大家争着往前凑,没好处大家争着往后退。相对正规的医院的心理门诊、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往往监管比较到位,而对于社会上一些心理治疗机构,往往疏于管理,或是发了证,没有管,或是收了费,但是没有管在调。
2007年之后,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停止了对新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审批,监管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刀切”的做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市场化运作下的正规心理咨询机构处在审批冻结的状态,一些没得到审批的“黑”机构却并未由此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行业自律直接导致了心理治疗行业的混乱现状,但归根到底却是中国精神卫生方面法律法规的缺位。仁善缘北京心理减压中心董事长马齐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对心理咨询行业实行了一些限制性措施,暂停了对心理咨询机构的审批工作。这是国家政策调整的一个过程,在找出规范的行业市场的手段后,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行业进行监管。
问题频发的时期,也恰恰是在这个行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迅速进步的时期。其实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都这样,相信中国的心理治疗行业乱象频出的时期也就是精神卫生制度尽快完善的时期。如何规范心理治疗这一新兴行业,使其健康有序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要,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一方面,作为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只当甩手掌柜,需要加强对行业的管理,规范准入标准,明确相关考核部门,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让百姓明白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不要盲信广告,尽量去医院等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让“棺材宾馆”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