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讲人是12355副主任、讲师团讲师赵悦玲。赵悦玲长期从事一线的心理咨询工作,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讲座中穿插了大量鲜活的案例,表述生动。整个讲座过程中,听众自始至终非常安静,结束后,有些听众还不肯走,将自己遇到的棘手问题向赵老师当面请教,赵老师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
单亲家庭就是残缺吗?
单亲家庭指的是夫妻离异,或一方因意外事故死亡,或未婚先育的母亲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在社会家庭结构中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家庭个体。在郑州,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天有20个家庭解体,这意味着每天不断有单亲家庭在产生。而在这些单亲家庭中,超过83%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跟母亲生活。而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单亲家庭中,赵悦玲表示,单亲母亲大多呈现敏感、胆小、文化层次较低的状况。
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上缺失,使之在世俗眼光中被认为是有问题、残缺甚至悲情的家庭。赵悦玲认为,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通常来讲,误区集中在几个方面:离婚的父母都是有问题的;单亲家庭都是穷困的;单亲家庭都是需要帮助的;单亲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单亲家庭小孩不容易相处等。
单亲家庭中的成员自身对单亲家庭的认知、对自身目前状况的认知也存在着极大的误区,常见的错误认知有:之所以离婚,造成目前的状况,都是前世造的孽;一切都是我的错;一切都是他(她)的错;别人帮助我都是可怜我;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孩子没了爸爸(妈妈),好可怜;孩子是唯一,今后一切都为了孩子;孩子是累赘,没有孩子会过得更好。
单亲父母的教育更重要
孩子的问题往往来自父母。赵悦玲认为,单亲家庭中,父母的教育问题更重要。比例最大、问题更为突出的是单亲母亲。女性从怀孕起就不再工作,脱离社会的时间比较长,导致其人际交往圈极度狭窄,没有朋友,没有工作,社会支持系统崩溃。一旦离婚,失去经济来源,原有的生活轨迹改变,就陷入绝望、不知所措。这些单亲母亲往往自我评价极低,总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是失败的,非常不自信,不接纳自己,也不能接纳婚姻的变故。封闭自己的同时也封闭了孩子。
单亲父母对婚姻、家庭、自身的认知必然影响到孩子。年龄小的孩子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离婚,常常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都是我不好,是我不够乖,所以爸爸(妈妈)才离开我们”。如果父母不将离婚的事给孩子一个正式、正确的交代,孩子常常会觉得爸爸妈妈离婚是件丢人的事。有的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抛弃,“再也没人爱我了”,孤独、自责,甚至自暴自弃。在外面受欺侮了,孩子会归结为是因为自己没有爸爸(妈妈),进而产生自我价值不足的感觉。有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觉得这都是父母带给自己的伤害,这种怨恨通常针对抚养自己、共同生活的一方。由于父母一方外遇引起的婚姻破裂,孩子则会产生一种简单粗暴的结论:“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孩子没有判断力,照单全收,在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对婚姻的看法、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孩子身上呈现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潜在的问题在父母身上。单亲家庭的孩子要承受父母带来的问题,在离婚大战中,孩子被忽略或者成为双方争执的筹码。目前正被媒体热炒的香港影星贾静雯与婆家争夺女儿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双方口水大战步步升级,就是一个把孩子当做筹码的典型例子。在这样的争夺中,孩子处于矛盾中,会产生歉疚感、背叛感甚至仇恨的情绪,进而对其人格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接纳婚姻的变故
赵悦玲在现场对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离婚本身会不会对离婚者造成伤害?听众的回答是:会。赵老师没有直接对这个答案给出评判,而是讲述了一个故事--重生的雄鹰。
鹰的寿命有70年,而它40岁时会面对一次抉择。40年的风雨磨砺,鹰的利爪与尖喙老化,渐渐失去捕食的能力;翅膀也钙化,飞翔变得艰难。鹰怎么办?它到悬崖边,对着岩石撞击自己的尖喙,直到将喙撞断。之后不久,它就长出新的喙。用新长出的喙,它再一个一个把趾甲拔掉,把翅羽一根一根地拔掉。整个过程持续150天。150天后,这只鹰重新拥有了利爪、尖喙和有力的翅膀,获得了重生。
赵悦玲说,有人认为离婚是人生败笔,是失败,每个生命都有缺陷,缺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缺陷让我们与众不同。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C是情绪、结果,中间还有个B,是对诱发事件的认知、评价、结论。A不能直接导致C,而是通过B得到。离婚本身并不会产生这些问题,问题产生于你对离婚的认知、评价、解释。当你背对太阳时,看到的永远是面前长长的阴影;而当你迎着太阳走,看到的就是无限的光明。
赵悦玲借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希望所有的单亲母亲接受现实、接纳自己,重建人生,对于过去的婚姻,不要总是算减法,觉得自己在这场婚姻中失去了什么,而要算加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心中有怨恨,伤害最大的是自己。建立一种积极的自我对话模式,凡事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只有让自己走出来,才能让孩子走出来。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