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给自己养了个仇家
那天,闺蜜Lily气急败坏地发消息跟我说,她那不争气的儿子又一次气走了来给他上课的老师,而且这一次他在课上掰断了三支铅笔,直接把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小姑娘给气哭了。这样约莫着掐指一算,总共被气走的老师数目大概用两只手也数不过来了。
Lily说,这次她真的是没辙了,孩子就是排斥学习,不爱做功课,做作业的时候来东摸摸西看看,一会儿起来上厕所喝水,一会儿抠脚丫子挖鼻孔。5个生字他能写两个小时,才低年级的娃,天天作业做到晚上10点。一天到晚嘟囔着说学习没劲,打起游戏来却劲头十足无比专注。
平时Lily说话他也不听,就是拧着来。Lily软硬兼施好说歹说,可这座大山却始终岿然不动,再继续下去的结果就是Lily把他狠揍一顿,然后在娃哇哇大哭之后跟着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这不,再次气走老师的那天晚上,Lily费尽唇舌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娃一个晚上,结果差点把自己气得离家出走。
Lily委屈巴巴地说:“我这么辛苦地工作,给他吃给他穿给他玩,结果给自己找了个仇家!”
2、孩子的问题,谁之过?
唉,这样的孩子,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见的绝对为数不少。后来,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孩子都有着这样一些共性: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很忙,经常无暇照顾到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很少,满足不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孩子平时一般都由专门的阿姨或者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同时,这些父母的管教方式比较简单粗暴,经常一言不合就斥责甚至动手。
在这些父母中,其中不乏高知、精英类的成功人士。当他们带着问题来求助的时候,谈到的都是孩子的问题。他们想不通优秀如自己,为何会养育出这样的孩子。
其实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画什么,他们就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颜色呈现出来。如果父母的养育是安全的、平静的、充满爱的,孩子生命的画板上就会呈现出欢快的、丰富多彩的明亮画面;如果父母的养育是焦虑的、暴力的、充满痛苦的,孩子生命的画板上就会呈现出痛苦的、灰暗的画面,布满了问题与冲突。
家庭的问题,最终会以孩子这个通道呈现出来,孩子是家庭问题的果,父母是家庭问题的因。孩子在模仿中成长,他们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有一天,你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上有灰尘时,你会是选择擦脸还是擦镜子呢?
然而,现实是,父母一般都很擅长否认、掩盖和回避自己的问题,但孩子的问题他们不会视而不见。在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被当做一个问题推出来。
所以,在儿童心理的咨询与治疗当中,我们一般也是会通过探讨孩子的问题,让父母觉察到家庭系统当中那些不健康的沟通模式和行为,通过父母改善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从而让孩子的改变自然发生。
3、“我只是想有所归属”
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在她的书中提到: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他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每一个处于社会的人的首要目的,孩子也不例外。但父母们往往只能看到孩子呈现出来的问题,却看不到问题背后所传达的真实信息——“我是一个孩子,我只是想有所归属。”
有太多的父母错误地以为用惩罚、羞辱、讽刺、说教等方式可以让孩子改变,从而做得更好。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方式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不自觉地沿袭了父母教导我们的方式。
然而,如果你回顾一下你的成长历程,你一定会有所觉察。你有通过羞辱变得更加自信了吗?被责打之后你更有动力和信心把事情做好了吗?你会经常感谢父母对你不停的说教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一定是“No”,因为这些行为让我们感到受伤害。当每个人都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都是爱自己的,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心灵。我们不喜欢被别人伤害,无论是言语上的,还是肢体上的。当我们感觉到受伤害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反击,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于是,民间有了一句话,叫做“冤冤相报何时了”,报复循环,周而复始。而为父母们最多使用到的惩罚手段,将会使这样的报复循环永无休止,你会一直拥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4、鼓励是解决之道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一句话:“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当失望感被消除的时候,不良行为的动机也就不存在了。鼓励能够让孩子变得自信。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妈妈,我可不可以不优秀》,在文章中我提到了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重要性。无条件接纳孩子,即是接纳ta的优点,同时也包括缺点;接纳ta的天赋能力,同时也接纳ta的局限性;接纳ta的独特性,接纳ta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可能也和自己期待成为的样子不一样。所以,真正能做到鼓励的前提首先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尊重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在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还要尝试去看见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看到ta值得被鼓励的地方。我曾经听到有家长这样评价ta的孩子:“在学校么成绩倒数,上课爱说话开小差,啥啥都不行;在家里么什么都不干,还不听话,就爱抱着ipad刷抖音打游戏。”一句话总结就是-----这孩子一无所是,浑身都是缺点。
然而,这世界上真的存在连一个优点都没有的人吗?当我们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很难看见孩子身上的优点。
5、如何鼓励
1)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惩罚
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火冒三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教训:“你看看xxx,人家每次都考九十几分……”;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选择用鼓励的方式对孩子说:“虽然这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妈妈看到你为了这次考试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下次怎样能做得更好……”相信孩子的反应也会很不一样。
而面对一个不愿意做作业的孩子时,我们可以尝试对ta说:“我们能否一起坐下来,看看是否能讨论出一个我们都能接受的家庭作业计划?”
2)将孩子当作朋友一样来对待,你会发现做到鼓励要容易很多
比如,当孩子帮忙做家务时,你可以发自真心地感谢ta:“妈妈非常感谢你的付出和帮助。”“你每天都在学会新的东西,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你能决定什么对你来说是最好的。”
3)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
如:“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我相信你能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房间。”“我知道你能在8点前写完今天的作业。”敢于放手、赋予孩子权力,会让孩子觉得更有力量,更有成就感。
4)使用启发式的问题进行鼓励
比如,你不要告诉孩子做完作业要把书桌收拾整洁,而是问:“在上床睡觉之前,你看看你的书桌,有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让孩子学会自己把作业和书本放进书包,将桌子收拾干净,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在孩子的人生画板上涂抹最丰富绚丽的色彩,印刻上最美好的风景。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