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玩游戏别从“释放”转到“疯狂”——
    “小隋的灵芝熟啦,快去偷啊!”“哎呀!田田的也熟啦!”“偷俩得了!给我留几个。”昨天下午,北站附近一商务大厦写字间内传出这样的声音,原来是一群女孩正在利用午休的时间互相“偷菜”玩。
    近一阵,去年大热的某网站继停车、买卖奴隶后,又推出种菜等游戏,其中的“偷菜”游戏在沈城白领中流行起来,有人甚至特地半夜用闹表定时起床“偷菜”。心理专家认为,白领是通过这种虚拟的“偷”来释放现实中的压力,但上瘾后带来的问题值得警惕。
    “偷菜”游戏受白领热捧
    “冬虫夏草怎么熟得这么慢啊!”“给花园锄草、浇水能增加魅力值啊!”“我偷固我在!”只要稍加留心,类似的话语不时出现在沈城一些写字楼和小区网络论坛里,甚至直接出现在QQ、MSN的签名档上。别误会,大家不是转行当了菜农,而是在一家知名网上玩虚拟游戏呢。继去年的停车、买卖奴隶后,该网站又推出新的买房子、种菜、非礼等游戏,受到追捧。只要在该网站上安装买房子组件,就可以得到一间虚拟的小房子和一座花园。玩家可以从虚拟商店里购买土豆、胡萝卜、玉米、草莓、雪莲、玫瑰、人参等植物种子,然后在自家花园种下,等待丰收,菜品不同收获的时间也不固定。
    但种菜游戏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偷菜”环节,如果好友家菜地里的菜成熟,但对方并没有及时去收,玩家就可以过把“贼瘾”,偷对方的“菜”。相反,如果自家菜地的菜熟了,稍不注意,也会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半夜表叫只为“偷菜”
    “第一次偷东西,还偷了那么多,一下子就卖了36000元,太过瘾了!”办公室文员刘小姐兴奋地向记者描绘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心情。“现在我身边的同事包括我的同学,几乎人人都加入了这个网站,其中最爱的就是这个‘偷菜’游戏,大家以‘偷’为荣,以‘偷’为乐。”刘小姐悄悄地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大家还少偷几棵菜,担心好友生气,但现在恨不得把人家地里的菜全都偷光!”刘小姐说,前两天自己还半夜3时起床上网,就是为了在人少菜多的时候集中“偷”。“虽然有点好笑,但我还不算最疯狂的。”
    记者了解到,在玩家中,还有人互打电话通知谁的菜又熟了,甚至有人开始利用外挂技术来偷菜。不仅白领,记者在沈城几家小区论坛上也看到,“偷菜”游戏也正在他们中流行,大家在网上把邻居群里好友拉进网里,然后互相“偷菜”。玩家强子告诉记者:“一天不‘偷’就感觉少了点什么,只要有时间就到处看好友的菜地,有时错过机会,还要懊悔上一阵,感觉像是患了强迫症。”
    专家:分散压力警惕过度后的负效应
    辽宁省心理咨询专家杨子认为,“偷”是现实生活中不被允许的行为,但白领可以通过虚拟世界中的“偷”,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放松紧绷的神经。
    杨子分析: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多是愿意在舒服的环境中释放自我,比如多占便宜、不修边幅,而在文明社会中出台了众多的法律条文来压制“本我”,但人会有需求来释放,而这个游戏自然成了一个释放的桥梁,受众追捧,这也是潜意识中的“本我”在作怪。但玩游戏坚持3个月到半年,心理机制完全成熟,有人就容易上瘾,上瘾后容易出现工作精力不集中,夫妻关系出现隔阂,甚至还容易将虚拟环境在现实中产生效应,惯性继续下去,有人可能会将偷的行为延伸到现实中,以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家应该警惕。
    心理专家周永梅认为:“偷”本身也是一种攻击行为,玩者多愿意在这种不劳而获中获得快感,同时对方的气恼也会给偷者强化快感。用这种方式来宣泄平时的压力,摆脱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初衷应该可行的。但如果有玩家出现了“一天不偷心就慌”的沉迷感觉,就要适当收手了,打破这种沉迷,转移注意力。
    专家建议:平日生活、工作节奏较快的白领们,分散压力应该多参与到一些社团活动中,比如集体郊游、玩牌、打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