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这个季节,不冷不热,有时候偏寒一点,一般都会穿件小外套,小明就是。有一次小明在溜冰,不小心把外套划破了一个大口子,小明回到家想换件外套,可是呢刚好其它外套被洗了还没晾干。小明就把外套脱了,刚好小明里面穿了一件短袖。这时候有好心的街坊邻居会提醒小明添衣防寒,也有的街坊比如张三也会不明就里嘲讽小明不知冷暖,面对嘲讽小明淡然一笑就忽略了或者解释一下只是暂时性的穿下短袖或者幽默而不失礼貌的回应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张三却穷追不舍继续冷嘲热讽,小明就立场坚定的回了句关你什么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一会人走了,事情却没有结束。小明妈妈用质问和抱怨的语气对小明说:你怎么穿短袖。小明想解释:溜冰的时候外套划破了,我只是暂时只穿一下短袖。还没等小明说完。妈妈马上打断了:你只会狡辩,强词夺理!若是小明继续反驳,妈妈就会说小明不懂事不孝顺之类的。小明没有解释的机会也不想被贴上强词夺理和不懂事的标签,所以只能保持沉默。

当小明穿上外套了,妈妈和没看到似的,随口就说,小明大秋天的穿短袖。张三来玩了,也是记性超好的说小明大秋天穿短袖。小明没有和外人也没有和家人反驳的机会,反驳反而会遭到更多的打击。张三依然说着小明大秋天穿短袖,妈妈也时常和亲朋抱怨着小明这孩子为什么大秋天穿短袖。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说小明大秋天穿短袖,也越来越多的人质问小明为什么大秋天穿短袖,小明也懒得解释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明大秋天穿短袖,小明大秋天穿短袖,小明大秋天穿短袖。慢慢地,小明认同了自己大秋天穿短袖的“事实”,小明也不想再承受大秋天为什么穿短袖的质问。小明自己就穿起了短袖,大家反而不再质问小明大秋天为什么穿短袖了,彷佛小明大秋天穿短袖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没过多久小明发现大家也只是短暂的不说了,只是说的频率不一样了。

小明上学去了,依然是大秋天的穿着短袖,却没有任何的不自然。然而同学们说虽然现在没有冬天那么寒冷,但也有点冷,你为啥穿短袖。小明突然紧张起来,心里知道现在穿短袖不太应景,但一紧张又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不能够清晰的通过语言表达来解释,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太敢解释,想解释也是吞吞吐吐唯唯诺诺。有时候小明自己也很纳闷,大秋天的我为什么会穿个短袖。在人际交往中,小明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也时常会担心别人会不会发现自己“不正常”。可小明依然在每个秋日穿着短袖,小明想改掉这个习惯却又改不了。以至于参加工作了,还受到影响。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穿短袖也只是一个标签。小明经历了被迫贴标签,认同标签,主动给自己贴标签,为标签而苦恼。生活中也许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严厉的父亲喝斥孩子太笨了,结果孩子就真的恐惧学习所以成绩也很差;焦虑的妈妈总说孩子太内向了,结果孩子真的越来越封闭了;妻子抱怨丈夫不会挣钱,结果丈夫的工作事业也的确没有什么起色;丈夫责怪妻子不会持家,结果妻子的家务反而做的不如从前了。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就是“标签效应”。

如果一个标签给人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当你是贴标签的人的时候,你可以先抱着接纳和共情的态度对待对方,效果会更好;当你是被贴标签的人的时候,不要与标签融合,让自己和标签解离开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当然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贴上更加积极的标签,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实现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