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求助,困扰的问题是: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游戏,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洗澡不换衣服不理发,身上一股子怪味儿,学校也不愿意去了。

家长着急万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不管用,只好没收手机。结果孩子摔东西、发脾气骂人。没办法,只好由着孩子去。

现在,孩子吃完饭就回房接着玩手机,平时不出房门,不跟家人沟通,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

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失联了,言语、行为、情感沟通都断掉。

真是愁人啊。


其实,孩子要说的话,都在游戏里。游戏里藏着孩子所有的表达,他的焦虑、恐惧、矛盾冲突、幻想欲望……都在游戏里留下了线索。

关键是,家长准备好了没有、有没有耐心、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听懂。


分享一下特迪的故事。


特迪,24岁,男性,被诊断为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已接受两年的药物治疗。因为特迪不跟人讲话,他妈妈带他来看心理咨询师。

他妈妈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到咨询室,接着在楼下等着,咨询结束后再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回家。

在最初的几周里,咨询师只能偶尔从特迪那里得到两、三个不同的单个字(词)。

咨询师收集到关于特迪的家和学校的一些信息,知道他在毕业后工作过两年,由于某些并不清楚的原因,他被解雇了,从那之后他就长时间的不说话了。

咨询持续了一段时间,没有太大进展。


有一天,咨询师想了一个办法:

当特迪来咨询时,咨询师提前把椅子从原先的位置几乎面对面改成让他们近乎平行。

咨询开始后,咨询师坐下来,开始说话,一半是自言自语,一半是对特迪说的:

今天我改变了椅子的位置,我试着解释一下原因。我一直想你坐在这儿,面对着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一连串提问题时会是什么感觉?我也想知道,如果我不坐在你正对面,是否会让我们俩都感觉舒服一些——否则看起来我在期待你也看着我。

当我想象自己处在你的位置,所有的问题扑面而来时,我觉得好像有人试图进入我的身体——强迫我放弃可能我不想放弃的自己的一部分。(沉默)


我的脑海中有一幅画面,我被一群试图逼我讲话的人包围着,我想藏起来不让他们看到。我也会想象自己不与任何人说话,把这种方式看成在自己的周围建了一堵墙,把人们挡在外面。(停顿)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你可能需要维持着沉默之墙,你阻止我进入,并与我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咨询师说到这里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特迪将头转向咨询师,流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接着,特迪开始说话了:你这么形容很有趣,我经常觉得自己藏在下水道的孔盖下面,人们想要找到我——底下是污水。我不害怕下水道,是人有臭味,他们让我难以呼吸。我妈妈也让我窒息,她对待我就像对待一个小男孩,你知道我内在已经是一个男人了,但她并没有意识到。


接下来的咨询中,特迪的变化让人惊讶——他开始慢慢的、越来越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

6个月后,特迪说服了妈妈不再带他见咨询师,而是自己来。

第二年,他在一家玩具店找到了工作。


故事讲完了。


就像特迪一样,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他需要用游戏来维持他的沉默之墙,阻挡人们进入,获得空间存放他无力承载的情绪压力,以避免自己崩溃。

焦虑不安的家长太过急于把孩子拉出来,很有可能让孩子体验到威胁和侵犯——如此一来,他自然会加固防守甚至拼命反抗了。

游戏是沉默之墙,或许也是当下孩子和这个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是家长通向孩子内心的入口。禁止和拆除这堵墙,和孩子链接的路就完全堵死了。


孩子的困扰里,往往有家长的疏忽或失误。问题不过是孩子在无力解决的现实困难面前,不得已采取的妥协折中办法,尽管这种办法杀敌800自损1000不合算,但这也可能是孩子多种尝试头破血流之后找到的解决之策。

孩子的困扰也提示着家长成长的机会和方向。

看到这一点,家长如果能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面对困境,可以为共同的突围之路带来一丝亮光。


沉默之墙背后,孩子正在全力自救,他需要一些时间完成这个巨大的艰难的工程。他需人懂他、帮助他。

怎样才是帮助呢?如下是我初拟的行为清单,很很很不全面,欢迎路过的伙伴补充。


属于帮助的行为:

生活照料;

慢慢地走近孩子(而不是着急火忙地揪他出来);

坐在他身边(而不是对面);

共情他的感受(而不是宣泄自己的情绪);

向他请教游戏,和他一起玩:他喜欢玩什么游戏?是单独玩的还是很多人一起玩的游戏?他喜欢游戏中的哪些人或者哪一部分?为什么?游戏带给他怎样的感受?

肯定他努力自我救赎的初衷;

提供更多的情绪安抚方法和资源;

逐步建立安全的、可以信任的亲子关系;

了解他的困扰,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安全的信任的关系框架下,讨论建立双方认可的行为规则;

……


不属于帮助的行为:批评、训斥、羞辱、责骂、体罚、听之任之、放弃……


先写到这儿吧。

欢迎你来,我们一起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