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医院的心理门诊患者。(资料图片)
为规范心理咨询服务市场,我市日前出台了《深圳市心理卫生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心理咨询机构没有达到条件就开业的将被罚款6000元,如果机构安排不符合执业要求的人员从事心理咨询服务,或发现疑似精神病患者而不提出转诊建议,从而给救助者造成损害的,将被重罚2万元,等等。
“这将有利于规范心理咨询服务市场,从法律制度上健全和完善行业秩序。”而对于《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和处罚,业内人士认为某些地方还有待商榷。同时,记者在此间调查中发现,目前深圳心理咨询市场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引起高度关注。
意义——
广东首部心理卫生法
“保驾护航”
在深圳,许多职业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工作人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失眠等,部分人群由于其特殊性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学生、被看管人员、重大灾害受灾群众等都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有调查显示,深圳18岁以上居民各类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高达21.19%,即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有心理卫生问题。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是,深圳心理卫生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世界平均每10万人中有4.15名精神病医师,香港为4名,而深圳却不到1名。在记者采访中,诸多深圳的心理咨询行业人士认为,深圳心理咨询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与深圳的人口规模和患有心理疾病的群体数量严重不相符。
“但整个行业目前仍处于监管空白的状态中,十分需要出台心理卫生方面的法律予以规范。”深圳康乐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詹春云认为,其意义重大,对于规范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把握航向”的作用。此举标志着深圳“心理卫生”不再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被提到了法律层面。
为规范市场,《条例》提出加强对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的管理,包括明确心理咨询机构的开业条件和从事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求机构和人员须具备基本服务条件,方可提供服务;非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需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开业后应当向卫生部门备案。
对于精神病人,《条例》规定了强制住院治疗制度,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行为的,公安机关经监护人申请或依职权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经区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送往指定的心理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或者住院观察;经医疗机构诊断,符合住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标准的,医疗机构将出具“强制住院建议书”。
调查——
心理行业从业者鱼龙混杂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行业界人士对于当前深圳的心理咨询现状表示出较大担忧,“这个行业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发展中也要求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其中不仅包括了专业的水平,也要求心理师必须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询师认为,目前这个行业的职业认证门槛过低,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显得有些不规范。
“从长远来看,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改变。”他告诉记者,心理咨询属于特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综合的多门知识,比如,“他们要懂得医学、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内科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但目前能做到这些的专业心理师少之又少,如果不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就很难面对心理疾病患者做到游刃有余,“心理疾病的情况极其复杂。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同时又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不同病因。”
而在《条例》中则明确规定,对于从业人员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人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中级)以上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如果违反该项条例,要处以2万元罚款,心理咨询机构没有达到条件就开业的将被罚款6000元,并责令改正。
在调查中,有业内人士指出,有的从业者根本没有通过考试,而是直接花几千元买了一个证书,甚至还有婚姻所、家政服务等中介机构也涉足心理咨询业务。“这样的结果就出现了‘一少三多’现象,专业正规人员少,半路出家的多,兼职者多,不规范从业者多。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法律边缘。”一位姓谭的咨询师告诉记者。
职业认证门槛仍然过低
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规定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但目前“职业认证门槛仍然过低,并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他还认为,导致目前深圳行业混乱现状的根本,就是心理咨询服务行业呈现出典型的“卖方市场”,看一场“心病”动辄要每小时数百元的费用,如此诱人的利润当然吸引了不少人“转变方向”,加入这个行业之中。
由此,记者在对相关行业人员调查时,有一些人员甚至认为心理咨询无非是“动动嘴皮子”,只要“口才甚好”就有了“混饭”的资本。在采访中,一位供职于福田某家心理诊所的咨询师说,他此前是“生意人”,在职场上炼就了“不错的口才”,后来考虑转行时,想到了心理咨询方面,“坐下来跟人谈话”,这是其所长。问及此前是否具有该行业的从业经验,他告诉记者,“没有并不是不懂,后来也通过了职业考试。”
而记者在查阅关于心理咨询员报考条件时,其中明确规定该行业人员必须具备1至5年的从业经历,并要提供相关证明。对此,一位从事10多年的咨询师告诉记者,“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试,其实并不难,其培训前后的时间总共才12天,如果这个人提供了不真实的从业证明,再通过考试的话,并非不可能。如果是这种情况,一个通过非法途径挂牌上岗的心理咨询师,又能给心理患者提供怎样的心理帮助?他们只能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质疑——
精神病“转诊”有时难以界定?
相比于1996年的调查,深圳市精神疾病患者增加了3.48倍,神经症总患病率增加了2.73倍,重性精神病总患病率增加了2倍。现状不容乐观,精神疾病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专业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对此,《条例》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机构发现疑似精神病患者而不提出转诊建议,从而给求助者或者精神病患者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将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万元罚款。
在记者采访中,深圳诸多心理咨询界人士则认为,由于心理疾病患者和精神病人的症状有时候很难界定,时常会发生“误诊”情况,这“十分正常”。深圳金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一位姓黄的心理师告诉记者,如果在咨询师很难判断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转诊”,就要面临罚款,则需要商榷了。
而詹春云对此举例说,比如患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的精神病人,很多时候表现出和心理疾病患者相同的症状,确实很难区分。如果遇到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咨询师,就会把精神病人当成普通的心理病患者来治疗。
同时,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心理咨询水平的发展,目前有时候可以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通过心理治疗来完成对精神病人的治疗,“并且可以根治”。他说,“我们在实际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一个18岁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最后到我们这里治疗,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出去打工了,而之前他曾服用4年药物无效后才到我们这里诊断的。”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转诊”到精神病医院去了,还需要罚款吗?他说,当然《条例》中的规定是从普遍的意义上做出处罚,是完全正确的,应区别对待。
为规范心理咨询服务市场,我市日前出台了《深圳市心理卫生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心理咨询机构没有达到条件就开业的将被罚款6000元,如果机构安排不符合执业要求的人员从事心理咨询服务,或发现疑似精神病患者而不提出转诊建议,从而给救助者造成损害的,将被重罚2万元,等等。
“这将有利于规范心理咨询服务市场,从法律制度上健全和完善行业秩序。”而对于《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和处罚,业内人士认为某些地方还有待商榷。同时,记者在此间调查中发现,目前深圳心理咨询市场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引起高度关注。
意义——
广东首部心理卫生法
“保驾护航”
在深圳,许多职业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工作人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失眠等,部分人群由于其特殊性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学生、被看管人员、重大灾害受灾群众等都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有调查显示,深圳18岁以上居民各类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高达21.19%,即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有心理卫生问题。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是,深圳心理卫生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世界平均每10万人中有4.15名精神病医师,香港为4名,而深圳却不到1名。在记者采访中,诸多深圳的心理咨询行业人士认为,深圳心理咨询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与深圳的人口规模和患有心理疾病的群体数量严重不相符。
“但整个行业目前仍处于监管空白的状态中,十分需要出台心理卫生方面的法律予以规范。”深圳康乐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詹春云认为,其意义重大,对于规范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把握航向”的作用。此举标志着深圳“心理卫生”不再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被提到了法律层面。
为规范市场,《条例》提出加强对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的管理,包括明确心理咨询机构的开业条件和从事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求机构和人员须具备基本服务条件,方可提供服务;非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需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开业后应当向卫生部门备案。
对于精神病人,《条例》规定了强制住院治疗制度,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行为的,公安机关经监护人申请或依职权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经区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送往指定的心理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或者住院观察;经医疗机构诊断,符合住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标准的,医疗机构将出具“强制住院建议书”。
调查——
心理行业从业者鱼龙混杂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行业界人士对于当前深圳的心理咨询现状表示出较大担忧,“这个行业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发展中也要求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其中不仅包括了专业的水平,也要求心理师必须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询师认为,目前这个行业的职业认证门槛过低,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显得有些不规范。
“从长远来看,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改变。”他告诉记者,心理咨询属于特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综合的多门知识,比如,“他们要懂得医学、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内科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但目前能做到这些的专业心理师少之又少,如果不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就很难面对心理疾病患者做到游刃有余,“心理疾病的情况极其复杂。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同时又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不同病因。”
而在《条例》中则明确规定,对于从业人员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人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中级)以上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如果违反该项条例,要处以2万元罚款,心理咨询机构没有达到条件就开业的将被罚款6000元,并责令改正。
在调查中,有业内人士指出,有的从业者根本没有通过考试,而是直接花几千元买了一个证书,甚至还有婚姻所、家政服务等中介机构也涉足心理咨询业务。“这样的结果就出现了‘一少三多’现象,专业正规人员少,半路出家的多,兼职者多,不规范从业者多。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法律边缘。”一位姓谭的咨询师告诉记者。
职业认证门槛仍然过低
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规定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但目前“职业认证门槛仍然过低,并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他还认为,导致目前深圳行业混乱现状的根本,就是心理咨询服务行业呈现出典型的“卖方市场”,看一场“心病”动辄要每小时数百元的费用,如此诱人的利润当然吸引了不少人“转变方向”,加入这个行业之中。
由此,记者在对相关行业人员调查时,有一些人员甚至认为心理咨询无非是“动动嘴皮子”,只要“口才甚好”就有了“混饭”的资本。在采访中,一位供职于福田某家心理诊所的咨询师说,他此前是“生意人”,在职场上炼就了“不错的口才”,后来考虑转行时,想到了心理咨询方面,“坐下来跟人谈话”,这是其所长。问及此前是否具有该行业的从业经验,他告诉记者,“没有并不是不懂,后来也通过了职业考试。”
而记者在查阅关于心理咨询员报考条件时,其中明确规定该行业人员必须具备1至5年的从业经历,并要提供相关证明。对此,一位从事10多年的咨询师告诉记者,“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试,其实并不难,其培训前后的时间总共才12天,如果这个人提供了不真实的从业证明,再通过考试的话,并非不可能。如果是这种情况,一个通过非法途径挂牌上岗的心理咨询师,又能给心理患者提供怎样的心理帮助?他们只能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质疑——
精神病“转诊”有时难以界定?
相比于1996年的调查,深圳市精神疾病患者增加了3.48倍,神经症总患病率增加了2.73倍,重性精神病总患病率增加了2倍。现状不容乐观,精神疾病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专业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对此,《条例》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机构发现疑似精神病患者而不提出转诊建议,从而给求助者或者精神病患者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将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万元罚款。
在记者采访中,深圳诸多心理咨询界人士则认为,由于心理疾病患者和精神病人的症状有时候很难界定,时常会发生“误诊”情况,这“十分正常”。深圳金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一位姓黄的心理师告诉记者,如果在咨询师很难判断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转诊”,就要面临罚款,则需要商榷了。
而詹春云对此举例说,比如患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的精神病人,很多时候表现出和心理疾病患者相同的症状,确实很难区分。如果遇到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咨询师,就会把精神病人当成普通的心理病患者来治疗。
同时,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心理咨询水平的发展,目前有时候可以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通过心理治疗来完成对精神病人的治疗,“并且可以根治”。他说,“我们在实际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一个18岁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最后到我们这里治疗,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出去打工了,而之前他曾服用4年药物无效后才到我们这里诊断的。”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转诊”到精神病医院去了,还需要罚款吗?他说,当然《条例》中的规定是从普遍的意义上做出处罚,是完全正确的,应区别对待。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