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我们的对话始终在围绕着为什么要做职业规划这一个问题上,那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呢?”

“是呀,为什么呢?我给你讲个故事,也许对这个问题有点帮助。我还在得海工作的时候,业余时间在一家民政系统下属的心理咨询机构里面做咨询。咨询机构有一个女孩子,毕业三四年了,是事业编制,挂靠在民政系统的,在这里算是借调的身份工作一段时间。我经常出入做咨询,很多时候在一些空档时间,我们都会闲聊。有一天,她突然问我,你觉得我要不要努力。我有点奇怪的反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她说,我发现你一边上班一边还做咨询,看上去你的生活很充实很上进,我在想我要不要过想你一样的生活,对比之下,我太不求上进了。因为我和她已经熟识了一段时间,所以对她的身世背景也比较了解。我笑着回答说,你为什么要上进,要努力?你有稳定的工作,你的家庭能给你充裕的经济支持,你不是说你已经准备好要孩子,并且以后好好培养孩子,相夫教子。我看上去的努力上进,一部分是被钱逼的,一部分是我喜欢做咨询,咨询是我的事业,如果我和你位置互换的情况下,说不定我另有打算了呢!”

“你打算怎么样?”

“我有可能选择安稳的过日子,还忙乎啥。”

“哈哈!挺有意思的故事。”

“我后来时不时地会回想起这件事,做职业生涯规划类咨询的时候,听到对方说起各种各样的理由,描绘美好愿景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你的动机是什么,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吗,这样的规划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呵呵,说不定很多人觉得,有个规划很高大上,别人有,我也要有。”

“是啊,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境况,已经不能用贫困来形容了,在不济,也一定能吃饱饭,有衣服穿吧。可是我们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很贫穷,这种感觉挥之不去,还是会感到很自卑,没面子,那是相对贫穷,都是对比出来的感觉。”

“包括上面你说的努力一样,感觉到的是相对不努力,感觉自己很懒,很不上进。其实,她有她的人生道路,她相夫教子,把孩子培养成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才是她的人生规划。”

“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时刻对自己的潜在需求保持警惕,有些需求、有些动机、有些欲望都是短暂的一时之快,别当成持久的输出。我后来把我的个案理了一理,发现驱动一个人来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有三种驱动力,恐惧驱动,欲望驱动和自我实现驱动。”

“哦,这三种怎么讲?”

“恐惧驱动,不用说别人,我在《职裸裸》中已经提到过,我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就是由恐惧驱动的,当年,我还在事业单位的时候,那时闲的要死,我就经常感觉到莫名的恐惧,以后怎么办,这种已经像是养老的生活难道一直下去吗,再过十年,万一失业,我能干什么,什么都不会,那时就完了。所以,正是这样对未来的恐惧,驱使着我开始规划职业道路与事业道路。其实,并不是规划这件事情困扰着我,而是恐惧的感觉一直萦绕心头,令人非常不爽。它就是那种每时每刻地盘踞在我们的念头里,每当内心波动或者某人某事的无心触动,都会迅速占据我们意识的制高点。按照下意识的做法,我们会赶走它,避开它,排挤它,压抑它,否认它,但是,它会很好的潜伏下来,在生命的某一刻,不请自来。”

“是的,这是一个永恒的困境,心理咨询通常的处理方式是,以渐进的方式分析害怕的心理,挖掘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中导致恐惧的因素,然后研究个人与家庭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升我们与恐惧的对峙能力。于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断地发展科技来征服一个又一个的恐惧,同时也催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恐惧。”

“没错,叫个古人过来,根本体会不到什么现代如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恐惧,这都是当下时代生发的产物。当然,我所体验到的恐惧,是与我的经历密不可分的。每个人所get到的点是不同的。我在《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中,看到对恐惧描述的很有意思的分类。它描述恐惧的原型与我们的存在,以及这世界上的两大矛盾有关,我们身处无解的对立情境中。我们存在的世界有四种巨大的动力:地球循着一定轨道绕日而行,太阳是中心,地球的运动我们称为公转,是一种循环。它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心转,这种运动称为自转。由此产生两种互相对立又互补的力量:万有引力与离心力。天体因而保持运动,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万有引力维持地球于不坠,一直把地球拉回中心,有一股稳定的吸力。离心力会向外扩张,脱离中心点,有意图摆脱掉某些东西的趋势。当这四种动力均衡和谐时,宇宙才会有秩序、上轨道,而其中任何一种动力比重太大或停顿下来时,都会天下大乱。”

“我也读过这本书,它的理论模型像是机械论的东西,不过还挺有意思。”

“是的,它把这个模型转换成了心理学上的东西。心理学上说的自转表示人的性格,独无二的个人。绕日而行的运转表示服从大格局,为了顾全大局,自治权以及个人意愿都可以受到限制。由此我们谈到第一个自成一套的系统,不愿臣服于人类整体,与大局对峙的矛盾。地心吸引力与我们内心对永恒与稳定的向往一致;离心力则符合我们不断向前、追求变化的意态。如此,我们也谈到了另一个矛盾:同样与大局对峙,一面拼命经营永恒,一面又求新求变。”

“我记得它推导出了四种恐惧。”

“对。第一种是我们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性如假包学无人能取而代之。在荣格称之为个人化的过程之中,我们接受以及发展自己的特色之时,我们会渐失归属的安全感,不再“与别人一样”,继而在彷徨不安中,体会到作为一个个人的寂寞深味。我们越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就越感到孤寂、不安、不被了解、被拒,甚至被排挤。”

“我觉得在这种恐惧驱使下,我可能会去规划一条别人走过的,成功概率大的发展之路。”

“第二种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生活与周遭的人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也与很另类的人交流。广义说来,就是兴冲冲地活着。但有的人因此害怕失去自己,变得依赖,任凭别人摆布,质疑自己的处世能力,担心自己只会顺着别人的意思、不考虑自己。害怕变得依赖,不敢把自己交出去,但这又让我们有施展不开的无力感,忸怩不安。”

“这么一说,我又想走一条个性的,充满我特色、个性发扬的人生发展道路。”

“第三种是我们对永恒的向往。我们在这个世界筑巢,计划着未来,努力完成目标,但我们觉得一切都有可能随时消逝,无法预料明天与意外哪一个先来,这导致我们害怕消逝、变得依赖,害怕人生中捉摸不定的东西,排斥拒绝新事物和没有把握的计划,害怕生活一直向前流动,不停下脚步,瞬息万变。”

“我觉得,我还是安安心心进个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算了,不折腾过完一生就好。”

“第四种是我们随时准备改变自己,肯定所有的变革与新发展;抛掉熟悉的东西,把传统与习俗扔到脑后;才到手的东西,立刻与之告别,一切都是过渡与过站。于是,我们必须不断求新、求变,刻不容缓,绝不能逗留,迎接新事物,勇于尝鲜,那些日积月累的规矩、义务和法律令人战栗,喘不过气来。死亡意味着消逝,生命停滞终结,我们饱受它的威胁。当我们不再追求变化,不再勇于尝鲜,死守着旧有的东西,重复着他人的生命历程,时间之河与四周的人、事、物将超过我们向前行,人我俱忘。”

“我还是要折腾,要努力成长,要不断前进,我害怕我无所作为,我害怕被时代所抛弃。”

“所以,它把恐惧分为四个原型,害怕失去自我,害怕分离与寂寞,害怕改变与消逝,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

“两对矛盾。”

“是的,细细体会一下的话,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就是个人的成长历程,无论我们内心惧怕什么,其实都是在相互转化,每一种恐惧并不是一贯到底的,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情境,我们都是在矛盾中前行的。”

“说白了,不管我们怕不怕,人生就得往前走,不走也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