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自我中,需要很多自我认知、他人反应、环境互动等等的影响,而影响比较深刻的以至于长期会对我们日后生活构成价值导向的,就是最早与自己重要他人互动中形成的自我价值满足和重要他人镜像反应,如果这些都是良好且有回应的,这样幼儿时期自我价值的满足会给我们建立良好的胜任感与价值感,而他人的镜像反应回应会给我们有较好的安全感与自我认同感,下面我会结合我的言语来阐述镜像反应与自我价值满足。


   镜像反应就好像我们需要通过镜子才能看见我们自己那样,而存我们在价值需要别人看见、听见、回应来确定他的价值,他是存在的,即他们即是你自己的镜子,特别是那些你生命特别重要的人们。这些话也可以简单的解释为: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而在那里匮乏看见听见的世界里,或者经常错误的回应中,就会形成自我缺陷与认同感低。我们同样需要他们听见我的声音,那怕是婴儿时的咿咿呀呀,同时也需要他们看见我的行为成就,那怕是孩童时累高的积木,一个张纸上简单画的图案,我们需要被听见看见。只因,听见看见即是存在,你们的听见、看见证明我存在这个世界上,满足了自我价值表达,形成了对某些事情的胜任感,让我们具有有了生命力。


   回应匮乏以及幼年时没有得到充分的自我满足,价值感容易形成缺陷,形成黑洞,就像一个非常美丽的镜子,各种花纹图案,镜面平滑、干净、但中间有不大不小的黑洞,我们看着镜子的自己是感觉自己是残缺的,那个黑洞没有颜色、没有反馈、没有回应或错误回应,没有一切、但能吞噬一切,好像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不是没意思,就是和想象中差很多,好像很多事需要做到极致才有些许的满足感。

    面对价值缺陷的黑洞我们通常会用补偿或者代偿的方式来进行修复,这样会强迫自己卓越优秀来弥补内在自我对外在自我的不认同感,而何以解忧、唯有完美,我们自己在价值黑洞面前切断了自己与这个世界带些简单美或残缺美的事物建立爱与链接的机会,在追求我想要的完美的路上一骑绝尘而去,但恰恰是那些小而简单残缺的美是这个世界居多事物的大多数,那些极致的只存在于少数,而且累坏自己也不一定能得到,只到最后的自我怀疑、自我攻击、自我崩溃,加重了自我价值的黑洞与价值感的匮乏。

 

   价值黑洞吞噬着我们,我们不断的扔东西进去,没有回应,没有看见或者错误回应:好成绩扔进去,它反馈:还有更好的成绩的人、为什么不是第一名、这题为什么要错。好工作扔进去,它反馈:你就这一点出息,这就是好的工作?你未来要做到什么位置才行。好伴侣放进去,它反馈:他这都没谁谁做得好,那也做不到,他没有那么爱你,比他好的人多的是,你这什么眼光啊,等等。一个永不满足,不断吞噬自己拥有东西的美好,对已经得到或做到的没有感觉,只想要那些极致、想象中可以完美做到的东西,这就是价值黑洞,它吞噬着我们感受身边美好的能力,它不断追捕着我们,让我们被焦虑裹挟,反复去弥补这个黑洞。


   原生态的自我认同缺陷来源于早期的不良或者没有的镜像反应,这样的过程会让我们退回到补偿机制,也就是极致完美的自我追求。而过程中容易进一步受伤,这样的原理我们基本理清楚了,那我们该如何办呢?

   

    首先我们先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接纳,早期的客观环境的形成与成就了我们自我认知的思维模式,而这个模式中会有较为明显的有好坏对错之分,所以内在的自我会有分裂与内耗的过程,总想消灭坏的,发展好的,但结果是自我不接纳程度与自己讨厌自己程度不断加重。在这里我们尝试一定程度的自我接纳,暂时内在自我不评价好坏对错,休整内在自我的矛盾冲突,停止内心的纷争会让自己心态好很多,而心态是开始面对问题的基础。

    接纳是开始,也是最难的,我们需要暂时的臣服于自我的不完美、不太优秀、臣服也不代表是任命的消极无作为行为,更是一种集中心理力量与优势去成长那些可以成长的,接受那些暂时无法改变。能抱抱自己的那些不完美,他们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这样自我的部分人格就不会去攻击你的缺点,我们不去对抗,而是先接纳他们存在,同时接纳意味着内在人格的平等,同时也是内在自我沟通的开始。

    接下来就是内在自我对话沟通的开始,可以用文字或者语言表达各种的需求,举例:自我A希望我做到什么什么,并于威胁与自我攻击的时候,自我B就可以和他商量,我们慢慢来,先如何制定一个可以实现又比较简单一些的第一步,慢慢启动起来自我完善的机制,自我对话也可以实时的鼓励与记录成长路径,找到那些温暖与满足的点存储在自我的记忆与感受里,偶尔的对自己成长的倒退或者摔倒抱着不带评判的色彩进行对话与安抚。尝试对自己的深深的理解与共情,人文情怀的状态多多关爱自己,自己永远都是这个世界最独特的个体,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爱才能让自己有机会成长自我心理,有力量来面对一些自我的缺陷。

    最后就是在充分的的自我接纳后开始了解自我,接纳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不完美敌意与分裂对抗没有那么重,这样我们有精力来观察自我一切,也能较为客观的看待自己,而最佳的自我的了解的方式是在良好的滋养型关系的互动中产生,例如:与治愈系的电影电视剧互动,与心理学知识互动,与良好的朋友人际关系中互动,与心理咨询师对话互动等等,加深了解自我理解与了解才有机会自我重塑与形成自我印象(镜像)的可能性,摆脱早期无回应的镜像反应与错误的镜像反馈,部分的治愈自我的价值缺陷与黑洞。


以上文字是本人在长期咨询的经验总结感受,在以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谢谢大家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