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做父母的有四大层次:肯为孩子花钱;肯为孩子花时间;肯为孩子改变;肯为孩子学习。而我在教学生涯中也清晰而明确的感受到: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都能追溯到一个家庭的教育状况中。

a,经常出现“逃课”、手握拳头做打人姿势的奇怪行为,甚至去别的班级“偷”巧克力,放到每一节楼梯上。

一开始小a也表述不清楚自己的情绪,只是简单的说出:“是自己没听到上课铃声,所以没回到班级。”但次数多了,我立马警觉起来:于是赶紧把小a妈妈叫来,看看他们的互动模式。

a妈妈向小a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立马开启了讲道理模式:你这样是.....你应该......,像老师保证......,听了两句,我及时制止了妈妈的说教,并编织了一个“你认为的学霸好朋友想和你交朋友”的故事,听到这里的时候,小a的眼里立马闪起了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们走了以后,我立马发信息嘱咐小a妈妈:这件事情就此打住,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是先带他找同小区同班的同学去玩,最后让他交上适合自己的朋友。

听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发现小a的情况没有?小a这样做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他为什么出此对策来博大家眼球呢?因为他处在一个说教型的家庭中,父母又是传统主流价值观中的好人,面对事情,从来只看事件本身,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被忽视多了,孩子内心压抑了很多愤怒,所以经常出现手握拳头的躯体化症状,同时经常说教、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也会弱化他的表达能力,导致孩子对自己感受和情绪很敏感,但不能合适的表达出来,于是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求关注”行为。

b,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说话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出蹦”的状态,也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由于表达能力和自身气场太弱,经常融入不了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圈子。了解了小b的家庭以后才发现:他们家里极度缺少沟通,更不用说情感交流了。有一天我和小b的妈妈沟通以后,她意识到自己不仅忽略了儿子,也忽视了老公的辛苦付出,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说了一句:今天,你老公下班回来,你一定要说上一声,老公你辛苦了。小b的妈妈听了以后,立马尴尬的笑了起来:太难为情了,我说不出口啊。

好在小b妈妈还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一番交流之后,她经常主动来参加学校的家庭教育课程,也经常跟我探讨如何问一些启发式问题、如何让娃在家庭中更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为了让小b妈妈持续不断的进步动力,我打算借小b爸爸的力。有一天我遇到小b爸爸,随口一聊:“你有没有发现娃他妈妈有很大的进步啊?”他两眼放着光开心的说:“有啊,她全盘接手了小b的家庭作业、打扫卫生和做饭也更加积极了。”我赶紧助力到:“那你有没有夸夸娃妈妈啊,你有这么大的改变,为家庭.......”,我话还说完,他立马从我身边弹出一米远,说到:“这有什么好说的,这太难为情了,我根本说不出口啊......

我想接下来的分析也不需要我做了吧,一个家庭的生态,决定了一个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充其量给小树浇个水、施点肥,而真正决定小树生长和吸收养分的是他本身所处的土壤和生态。

c是班级里很多同学望尘莫及的“高度”,他爸爸手下管理着好几百号的员工,但他总能很及时的回复我的信息。有一次,我跟他聊了小c在学校的事情和状态,他很开心的感谢我跟他聊这些,并及时肯定了我的工作。

其中一件事情是:小c和小d在其中考试的时候都考了100,但小c拿着小d的试卷仔细检查,为他挑出一个错题,于是小d不再是100分了。他爸爸听完这件事,立马重视起来,他说:段老师,我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小c总希望自己保持领先的优势,不希望有人超过自己,这从人性的角度是正常的。但是生活中比我们优秀的人多的去了,我们要学会欣赏和学习优秀的人,而不是妒忌,妒忌是害人的......

后来,我们还聊到“接纳失去”、“归零”“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措施”等等。和小c爸爸的聊天既让自己感觉被赋能又感觉自己的格局和层次被拔高了一大截。

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父母的格局和教养方式。

孩子又是父母的复制,复制的是父母的基因、气质秉性、甚至一切。

  做一个爱学习的父母吧,你的学习力决定了你的觉察力,你的觉察能力决定了孩子起点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