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上班就心跳气急——
庄林
陶先生是一家外企的业务主管。近半年来业务开展不很顺利,不知怎么心脏也跟着“病”了。
每周一,陶先生一起床就会感到心脏不舒服,心慌、胸闷。在上午的公司例会上,听着上司对业务的安排和要求,他心慌、呼吸急促、胸闷等心脏不适症状更是严重,甚至有一种窒息感。
陶先生以为自己年纪轻轻就得了心脏病,赶紧去医院求医。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病情,给他作了多项检查,没发现心脏有什么毛病,就配了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当时,陶先生感到舒服了不少。但一到周一心脏仍然不舒服,服药也不见效,以后发展到一上班就心跳气急,只好住进病房。
在病房里,医生多次对他进行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电连续扫描、运动试验等等,没有查出什么心脏方面的毛病。最后医生建议陶先生找找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认真听取了陶先生的发病经过,认为,他的心理不适是焦虑引起的。
诊断:焦虑伴发躯体不适
焦虑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并为此而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担心、恐惧。焦虑症是指持久地有这种不愉快情绪并伴有躯体不适感。如焦虑症伴有心跳加快、心慌、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以为得了“心脏病”;焦虑症伴有头痛、头昏,以为得了“脑病”;焦虑症伴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以为是“神经衰弱”等等。专家认为,威胁机体康宁的任何情境,如对身体危害的威胁,对个人自尊的威胁,超过个人能力限度的工作压力以及各种矛盾冲突等都可以引起焦虑。
陶先生就是工作压力过大引起了焦虑症。因业务开展不理想怕被炒了而感到焦虑,焦虑情绪得不到排解,进而发展到怕见上司,怕上司布置任务,更害怕每周一的例会。因此每次例会前就出现焦虑症伴发的“心脏病”症状。当他到医院求医,医生的询问,以及检查过程,使他的焦虑情绪暂时得到安抚,症状就消除了。但因焦虑的成因没有消除,所以当他回到工作岗位,不适症状又会出现。
搜索:容易出现焦虑的情境
学生在考试前容易出现焦虑症,表现为紧张、不安。他们担心考试失败,害怕父母或亲友的责难或冷落,害怕被同学瞧不起。躯体症状主要是睡眠差、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等。这些学生进入考场后常会出现平时很熟悉的内容也回忆不起来的情况。“考试紧张”,医学心理学上称为“考试焦虑症”。它的发生常与个体的心理素质有关,一般常见于这些人:期望过高而又缺乏自信,或缺乏迎接挑战、面对现实的勇气,或以往挫折的经验形成了习惯性恐惧。
经受精神创伤后也易出现焦虑情绪。如以前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因车祸等突发事件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受到很大的刺激。从此担忧这种不幸会再次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整天闷闷不乐,坐卧不宁、焦虑不安。这是因为焦虑中的他们不能很快从某种不良后果中解脱出来,无理由地预感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祥或不幸的事情。
危重病人或慢性病人中出现焦虑反应较常见。疾病伴发的焦虑,应以治疗产生焦虑的疾病为主,随着疾病好转,健康恢复,焦虑自然解除。
处方:让心情放松
焦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轻度的焦虑有利于激发人的斗志,唤起警觉,以及有助于克服所遇到的挫折、困难和失败,使事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然而,强烈的焦虑反应却是有害的,因为在焦虑状况下,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部血管收缩而表现为脸色苍白。除了有紧张不安和恐惧感之外,常伴有头晕、胸闷、心跳加快、喉头梗塞感、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多尿、阳痿、头痛、出汗、震颤、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如果误解了这些症状,将其作为疾病来治疗,会引发不良后果,同时加重患者的焦虑症状。
焦虑的本质是心理反应。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你所以焦虑或恐惧,是你想象的危险所致,而不是事实本身。是你的心理、你的解释、你的想象造成了你的焦虑。
对付焦虑积极有效的策略是放松。通过聆听轻松的音乐、静坐、欣赏大自然美景等来放松神经。有的人焦虑不安时就不停地吸烟,喝咖啡,甚至喝酒,这样做暂时感到精神振奋,但过后可能加剧焦虑,对健康不利。
勇敢地面对焦虑。在焦虑不安时,你可以问自己,这件事最坏会坏到什么程度﹖当你想到了最坏的程度,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时,你就该告诉自己,最坏也不过如此,我还担心什么呢﹖那么,你的焦虑就自然会消失了。
善于发现自身的有利因素。焦虑容易发生在缺乏自信的人身上,缺乏自信的人常会反复忆起自己受挫的经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年代要努力把“不行”、“不能”之类的言词习惯改为“我能”、“我可以”的肯定表达,减少多虑自卑,遇事则不会焦虑。
不少人焦虑的事情常是日常琐事,如怕生病、怕别人议论、怕出错等。需要及时排解,增强抗焦虑的能力。
(摘自《科学时报》)

作者简介:

王建兵
  • 已帮助过95人
  • 入驻年限14.2年

预约咨询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