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他原来不是这样的"

    欣然又一次的重复着,这句她已经说了无数遍的话。


     我有些无奈的看着坐在对面的这个女人,姣好的面容略显憔悴,完美的身材,衣着时尚,看上去比她28岁的真实年龄小了不少。

    比起上一次来这的泣不成声和悲愤交加,已经平静了许多。我也对她的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


    恋爱两年、结婚五年,她一直都是一个让朋友闺蜜们羡慕嫉妒恨的存在。 

    恋爱的两年这个男人几乎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对她好,终于抱得美人归。更难得的是结婚后的几年也一如既往。

    她可以随时随地的使小性子,老公都会容忍她迁就她。他从来不会跟她抢好吃的东西,在她累的时候背着她走。


    晚上睡觉,也必须枕着老公的胳膊才能入睡。她不愿意要孩子,既怕自己的身材走形,又怕被分去原本属于她一个人的爱。 对此,老公也作出了妥协。

    偶尔她会发觉老公有些疲惫的样子,都以为是他事业上的事,不去过问,也没有在意。


    可这完美的幸福却在三个月前嘎然而止。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老公提出了离婚,很快搬去了办公室住。

    而我真的已经看不到这段婚姻的希望了。因为我看到的不是一对夫妻,而更像是一对父女。



    2.“他到底还要我怎样?”

    他到底还要我怎样?结婚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让他做过一次饭,洗过一次衣服。

    所有的家务我全部包了。连他的袜子内裤都是我洗。差不多让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还要怎样? 


    我对他也没有什么要求,最多也就是不许他在家里抽烟,这不也是为了他的身体吗?

    不让他晚于12点回家,要不然他总是跟狐朋狗友喝酒打牌。这些要求还高吗?还算多吗?

    我连他跟异性朋友的暧昧信息都忍了!都没有跟他闹。


    反过来,他现在闹着要跟我离婚!我做的还不够好吗?他还要我怎样?他到底想要什么?

    老师,你能告诉我吗? 


    是啊,他到底想要什么?我猜,或许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妻子。而你,更像一个妈妈。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婚姻,我们应该都不会太陌生,经常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成人—成人”,这种模式是健康的夫妻交往状态。

    夫妻双方保持各自人格的独立性,从过多地相互干涉;他们具有对行为负责的精神,但从不包办代替;他们注意维持和发展相互的情感,但并不认为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这种交往模式会不断地给他们的婚姻增加新内容,为他们的情感发展注入活力。 


     “父母—儿童”模式中,夫妻一方为父母,另一方为子女,双方以这样的角色进行交往。

    形式上会表现为“母—子”型或“父—女”型。

    扮演儿童角色者需要并接受对方给自己以父母般的关照和爱护,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依赖性,并且缺乏责任心;

    扮演父母角色者也愿意给对方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全面照料和庇护,从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严格说,这种交往模式是在病态心理情结基础上形成的。在婚后一段时期内,他们的婚姻关系可以保持稳定。 


    但随着时间延长,双方中的某一方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厌烦,因为这种关系缺乏积极的相互作用。

    扮演父母的一方由于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会感到越来越累。

    他(她)需要的是一个妻子(丈夫),而不是一个女儿(儿子),如果有了孩子后,就会更加感到累,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

    如果扮演子女的一方改变,面对另一方有如父母般的照顾和管理将会产生窒息感,并感到失去了自己的爱情。

    这种婚姻交往模式如果不作出改变,要想长久是相当困难的。


     “儿童—儿童”模式是婚姻最不稳定的夫妻交往模式。

    双方都扮演儿童角色,都希望对方照顾自己。既不对别人负责,又不想对自己负任何责任。

    他们处理夫妻间的每件事,内在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欢乐,而不考虑对方的感觉,还常常意气用事。

    他们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他们享乐倾向严重,不愿努力进取。因此,这种交往模式中的夫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未来也令人担忧。 


    依照上述关于婚姻、家庭的理论可以看到,夫妻婚内的交往模式直接影响着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

    不同的人有着自己不同的爱的内容,也固守着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以此来满足自己意识深层的需求。

    当内心需求被满足并逐渐对当下的交往模式感到厌烦的时候,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危机出现,于是夫妻中的一方开始调整关系;如另一方不能适应调整,仍然固守在原有的角色定位上,婚姻必定会出现危机。 


    那么,你在婚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你能觉察到你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角色,或者有什么样的角色变化吗?

    或许从这个角度去看一下你的婚姻,你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