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三胎政策放开了,而面临着生三胎的适龄家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在多子女家庭生活的经验,他们要怎样处理三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呢,很好地陪伴的成长呢?今天就多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我来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点帮助。

1

父母要做到公平公正

 在中国,“三”象征着众、多,三个人可以成为一个小团体,所以如果培养得好,三孩家庭出来的孩子的团队意识会比较强。维持一个小团体的团结、和谐,需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同时,父母对孩子要公平,这个公平指的是综合的公平,要让孩子们都感觉到爱,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感到被忽视。

父母对孩子不公平,会造成子女之间的矛盾。比如一个农村的家庭有三个孩子,大宝二宝是女孩,三宝是男孩,父母会把更多的关爱以及物质给到三宝,也会要求两个姐姐牺牲自己,为弟弟付出。比如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都会只给到弟弟。所以三宝的出生就夺走了父母对两个姐姐的很多关爱,尤其二姐感受更明显,因为在三宝出生的时候二姐年龄更小,受到的影响也更明显,她会认为弟弟的出生夺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因为有了弟弟,父母不再爱自己了,或者因为弟弟,父母抛弃了自己,所以特别恨弟弟,会在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打弟弟,弟弟很难受很委屈,去告状,父母会批评甚至打二宝,使得二宝更恨弟弟。这样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姐弟的关系就很差,姐弟之间不是互相帮助,而是互相伤害,这就是父母对孩子不公平的对待造成的孩子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能是要持续一辈子,这可能不是父母想看到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尽量公平地公正地对待三个孩子,如果物质上不能够做到完全一样,在情感的关注上要多一些,不要因为有了三宝,而让大宝二宝感到受委屈,如果三宝小,妈妈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好三个孩子,爸爸可以多陪陪大宝二宝。

 

2

我们要怎样爱孩子?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们真的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前段时间网上疯传两段视频。

1、2020年9月17日武汉市江夏一中初三一男生,因为和同学打扑克牌被叫家长,妈妈在楼道扇了他两个耳光,男孩沉思片刻后从五楼走廊跳下,送医不治身亡。

2、2020 年10月12日,在武汉市地铁二号线通往天河机场方向,一个12岁的女孩疯狂用脚踹妈妈,只是因为妈妈上错了地铁。妈妈后背背着女儿的书包,一手拉着旅行箱,一手拿着大包小包,女孩却两手空空。

相信大家看了这两段视频都会非常心痛,一个过于暴力,一个过于忍让;过于暴力的造成了孩子自杀,过于忍让造成孩子飞扬跋扈、不懂得体谅家长。

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爱我们的孩子呢?

1、首先,家长要先成长,不要因为家长自己的问题影响到孩子。

比如一个焦虑的家长,就很容易带出一个焦虑的孩子。因为家长以前的家庭条件不好,生活很苦,父母不关注自己,甚至不让自己去上学,让自己早早打工,给家里挣钱。自己有了孩子就想,“一定不要让孩子再受我以前的苦,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在生活上对孩子各种溺爱,在学习上要求非常严苛,这样家长就把自己曾经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给孩子的爱也变了味,孩子没有感到幸福和快乐,反而感到很压抑。

家长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使得这种爱变了味,变成了控制、限制、那么孩子也变了味,从正常的轨道上下来,走上了另一个我们所不希望的轨道。

 

2、家长要懂孩子。

家长要知道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给孩子他们需要的甚至渴望的东西,而不是给孩子我们认为好的东西。这些我们认为好,但是孩子不需要的东西,就对孩子造成了控制、限制。家长要放下自己的价值观,进入孩子的世界,耐心倾听,多和孩子沟通,怀着好奇心认真看看眼前这个孩子,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给到孩子孩子需要的东西。

3、家长要不断学习。

家长的学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有句话叫:“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要懂得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做到按需哺乳,给到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的营养。

4、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活出自信、轻松、幸福的状态,孩子也会开心快乐、积极向上;夫妻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如何管理情绪和处理关系,所以对孩子最好的爱是爱自己,爱老公(老婆)。

5、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使命。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感觉,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充分地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父母的任务不是为孩子提供正确答案,而是帮助他思考,让他自己找到答案。父母真正的爱是帮助孩子成长,培养孩子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价值,承担责任,养成自律的习惯。

 

3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前面我们谈到了家长要懂孩子,这就要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18岁之前要经历五个阶段。

1、 0~1.5岁是婴儿期。

这个阶段,父母如果能够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注、照顾、耐心,这个孩子就会觉得他的世界是安全的,长大以后就容易信任别人,他的情绪调节能力就比较好。

这个时期需要注意的点是:孩子要有稳定的照看者,家长要积极回应,孩子哭了、饿了,拉了尿了要赶紧过来照顾。

2、1.5~3岁是幼儿期。

这个时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意图,有了“我”这个概念,这之前孩子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是一个人,他饿了会说“你饿了”,到幼儿期孩子会发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个人,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爱说“不不不”,“这是我的”,一定要按“我”的方式来,稍不顺意就会哭闹。这个时候家长要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同时树立一定的规则,,要告诉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比如是超市买东西,孩子喜欢什么就会装起来拿回家,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偷东西,会吵孩子甚至打孩子,实际上孩子这个时候不知道这样是偷,他没有头的概念,他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了,不知道要付款才能拿回家,家长要告诉她,喜欢的东西不能不付款就拿回家。

3、3~6岁是学龄前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好奇心很强,求知欲也很强,由原来只是问“是什么”,改变成常常问“为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不需要事无巨细,但一定要耐心。对孩子的好奇心要接纳,要善于引导与激发孩子的兴趣。

4、6~12岁是学龄期。

小学阶段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甚至扩展到社会了,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是学校的老师。

这个时候要注意的点是:儿童勤奋与能力来自于外界的认可,学会认可孩子的所作所为,并允许孩子试错。

5、12~18岁是青春期。

孩子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的孩子内心有很多冲突。青春期孩子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2个飞跃期。他们想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

这个时候的孩子个性上面有主观偏执性,一方面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又感到别人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到了高中,孩子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才得到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尽管整个青少年期都存在对自我的探索,但自我同一性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中晚期,特别是20岁左右。

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非求不帮,有求必帮,孩子需要的时候再伸手帮助;家长要给孩子朋友式的陪伴,要倾听、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让他参与家庭大事;给他自主权,培养他的责任感。

 

4

警惕窒息的爱

    什么事情都是适可而止,爱也是一样,给的多了,孩子就会感到窒息。

1、窒息的爱表现在日常哪些方面?

窒息的爱主要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的,对于两岁之前的小孩,怎么爱他都不为过,那个时候的小孩需要足够的关注,不会出现窒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窒息的爱包括很多方面,那是一种淹没的爱,主要表现在一下 个方面。

(1)比如生活上过分的照顾,并且不尊重孩子的意见;

(2)由于家长的过分焦虑限制了孩子探索新的世界,限制孩子的发展,比如不让孩子其自行车过马路。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是个初一的男生,三代单传,家里人对他的安全非常关注,跟我说家里人不让他骑自行车过马路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愤怒和痛苦。

(3)家长尤其是妈妈把自己的情感全部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难以承受。有的妈妈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朋友,和老公关系也不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时时刻刻拴着孩子,让孩子感到窒息。

2、窒息的爱会对孩子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1)如果孩子反抗,会和家长几乎反目成仇,让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以这种反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是一个和家长不一样的人,证明自己不是家长得附属品,我们每个人,谁都不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附属品,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2)如果孩子没有反抗,或者说反抗没有成功,就很难有自己的生活,可能一辈子都在为父母活。

3、为什么家长给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窒息?

(1)家长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能够给到孩子孩子需要的东西。 草莓冰激凌和奶油冰激凌的故事。

(2)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3)家长自身的问题影响了她好好爱孩子。

我的一个同学,以前家庭条件很不好,生活很苦,父母也不关注自己,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就想一定不要让孩子再受自己以前的苦,于是对孩子百般宠爱、各种溺爱,结果孩子感到很窒息,拼命反抗。

 

结束

家长懂得了如何平衡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如何爱孩子,孩子们就能够快乐、幸福地成长。

如果家长们看完后感觉自己没有做好,也不用内疚,我们都是第1次做父母。在陪着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孩子长大的步伐,尽父母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陪伴孩子走最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