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子女的养育方式与亲生子女在教育管理上的方法存在差异,较为敏感复杂,因为涉及到家庭隐私,使许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求助无门,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很为难。

 

我曾经咨询过一个案例,外婆求助。女孩,由外婆从异地抱养并带大,五年级,内向,叛逆,厌学,学习成绩差,父母和弟妹在外地生活,与父母关系疏远,曾经到父母工作处上学一年,不能适应家庭和新学校环境,不听父母管教,又被迫转回外婆身边上学。

这是一个领养子女问题的典型案例。领养子女在心理上往往呈现出较多问题,象:自卑,孤僻,冷漠,攻击,焦虑,抑郁,懒惰,成就感差。表现出冷,硬,攻击,退缩的特点。

原因主要有

一,亲密关系建立不好。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有从小带大,很难建立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又决定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自己缺少爱就很难爱别人,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人际关系,未来婚姻。

领养孩子在养育过程中是否被无条件接纳,是决定孩子能否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因素。什么是无条件接纳?比如孩子在幼小时候排的大小便,父母不会嫌脏,处理自然。也比如孩子表达需求的哭闹,父母不能嫌烦,要悉心安抚。孩子也会犯一些大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错误,也需要父母包容接纳。不少人觉得,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后没记忆,其实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态度做法,都会存在孩子长大后的潜意识中,影响亲密关系和性格养成,进而影响孩子的人生事业。

 

二,不能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亲生父母和孩子在遗传上有较多的相似性,彼此之间的差异容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领养子女和父母之间由于存在遗传上身体心理的较大差异,往往在亲子互动过程中不是那么顺畅。父母在潜意识中倾向于更喜欢那些与自己更相近的人。比如,领养的孩子天生胆小,或者反应慢,就会遭到父母的排斥。其实,每个人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被尊重,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往往倾向于去改造这些特点,特别是与自己不同或者不认可的特点。这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也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希望去努力,由于每个孩子天性和智力结构不同,所以,按照父母的兴趣报的辅导班,选择的学校专业,都会遭到孩子的反对。若强迫孩子接受,不但孩子得不到培养,还有可能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就像是一个擅于游泳的鸭子,你非得让他学习爬树。这也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错误的管教方法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需要管教的,但管教绝不是一味的人打骂批评,更不是有错不纠,无条件地讨好纵容。孩子做不好事情,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应该给予孩子犯错和改正的机会。毕竟经验的学习是在不断犯错呵纠错的过程中完成的。出现错误不能只是批评否定,应该是分析认识错误,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父母也很注意教育孩子的态度,好言相劝,不发脾气,谆谆教诲,可是表达的内容却不是尊重孩子,是否定孩子,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其实,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现代的孩子在物质富裕信息发达的条件下长大,和父辈存在思想代差。父母们不应放弃学习,追赶潮流,特别是学习教育现在的孩子。

四,领养的实事是家庭的隐私

好多领养的孩子都是从别人口中有意无意听到的,人们好像总喜欢议论这些事,神神秘秘,指指点点,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还有的领养孩子会遭到同龄人的嘲笑和欺负。家长要更加注重对孩子和隐私的保护,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伞,这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自尊心重要方法。

该不该把领养的事实告诉孩子?

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我认为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决定,如果孩子不知道且生活的很好,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如果孩子已经知道,并成为心理压力,就没有必要刻意隐瞒。领养的实事不是谁的过错,可以大大方方的讲出来,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尊重生父母。

孩子幼小年龄与生父母的亲情互动,是人类的本能需求,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这种外力的剥夺,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弥补的方法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与自主意识,提供好的教育方法和成长环境,客观面对实事不隐晦。

能不能把领养的孩子送还给生父母?

领养孩子必须符合法律条件,当事人失去领养条件,经过协商可以将未成年孩子送回到生父母身边。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孩子会解读为二次抛弃,将会对孩子心理造成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