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宏观上梳理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的排列,反应了人类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不同的需求之间有什么联系,每种需求有什么深刻内涵呢?我这样分析:

处在需求层次最低端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对食物和性的需求。在动物界,食物和性是动物存在和繁衍的基础。例如动物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不但改变自己的技能技巧,行为习惯,甚至自身的肢体结构。我们观察各种奇特的动物时总会惊奇地发现这个规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动物的存在以食物链和能量的传递为物质基础。所以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食物极其匮乏的时代,人们为了维持生命,连对性的需求也没有了。食物只能保证一代动物的存在,性则可以让动物得以繁衍,产生下一代,维持物种长久的物质传递,如果没有性,食物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动物界包括人类的繁殖方式五花八门,但都是适应世界的结果,没有好坏美丑之分,所以孔子说:食色性也。简单说食物和性是人类物种存在的基础需求。这种需求也反映了人类动物性的一面。

比生理需求高一点的是安全需求,人类在衣食无忧的要求满足之后,就是安全的需求。动物大都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一不留神就可能成为别人的食物而结束生命。安全始终是任何动物,除了食物和性之外的心腹之患。这种需求可以延伸扩展为多种方面安全需求,但总归起来是动物对本身生命及后代的维护。

比安全需求再高级的是爱与归属的需求。爱情是性需求的延伸,从生理上升到心理需求,亲情友情应该是安全需求的延伸,归属感也一样。人为了在自然界中很好的生存,被迫养成了群居的生活习惯,在群体内个人是安全的,有保障的,可繁衍的。从爱与归属的需求中,我们总是能看到群居动物总想获得安全与繁衍的影子,只是这种需求从生理上升到心理层面。

比爱与归属更高级的需求是成功与被尊重的需求。作为人都很想要尊严,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有时尊严似乎比生命更重要。在一个群体中,被尊重似乎就意为着地位高,可以获得更优厚的生活条件,更容易获得繁殖的机会,还有就是更安全。这种需求什么时候怎么变成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每个人自己都意识不到,有时让人惊讶连傻子乞丐都有,有的还特别强烈。这让我们联想到在人类心理需求的背后有生理需求或动物基础需求在作祟。人们都知道被尊重要有被尊重的理。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群,如果他在群体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或者拥有较多的生存资源,那他就是成功者。这种成功可以在别人不安全时更安全,在别人缺少食物是有保障,在群体中有更多的异性愿意和他繁殖后代,他的生命和基因可以很好地保存。

比被尊重与成功还高级的需求是对真善美的需求,其实叫追求更合适。我们会纳闷,这个需求好像与动物存在与繁衍需求相去甚远,有时在很高的境界,有的人会放弃食物和性,甚至安全,爱,归属,被尊重,所有的名和利。比如得道高僧。不同的人只会放弃其中的一部分。好像是修为越高,所看淡的基础需求就越多。我们有个大疑问,这种需求好像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背道而驰,是否是只属于人类特有,还是上帝神仙强加给人类的使命。

我们回头看真善美,你会发现三个字说了三件事。真就是真理规律,我们做事要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上精益求精,不断向自然界的真理迈进,以取得更大和长久的生存能力。所有虚假的,半途而废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与人类长久发展不利的。所以有着聪明大脑的人类中的精英就告诫人们,要求真。看来求真只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技能。

善就是与人为善,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有道德的表现。善又是其他的人类良好道德的总称。人人有善就可以保证人群不会太多内耗,保证群体的和谐有序,保持人类在和自然界斗争中有足够的战斗力。这个美德看来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服务的,

美是什么?我一直害怕给这个抽象的字眼下定义。需求层次论中的美应该是叫完美。求真之后,这个人掌握了别人没有的知识,就会变得比别人更强大,如果没有善的美德来约束,这个人就可能比一般人做出对人类生存更为不利的事。如果这个极为聪明和强大的人有善良的美德来约束,那他就会为人类社会做出无比的贡献。这应该就是美,美就是智慧加上道德。假如人类都是智慧和善良的集合体,那么整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完美形象呢?不可限量,无法想象,会像天堂象佛国。这不就是超越众多小美之上的大美么……

真善美的追求,看来绝不是神仙的设定,它就是人类对教育的需求,是人类基础需求的进一步延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生存需求的深化,成为人类的特质,一种文明基因,在人类生命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