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焦虑,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的外貌感到焦虑。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是人之常情,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时勤剪指甲勤洗头,出门前刮一刮胡子,打扮一下自己等,都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但如果爱美之心过了头,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那么或许我们就正在经受着外貌焦虑的困扰。

有外貌焦虑的人并不少见,比如有的人出门前要花两三个小时打扮;有的人睡觉不卸妆;还有的人整容上瘾,其实都是外貌焦虑的表现,这些举动虽然看起来是对美的追求,但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对自己本身是不自信的。

小时候父母经常会告诉我们,这次考试,考好了,就有奖励,没考好,就什么都没有,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能够很快的让孩子和父母统一目标,但同时也传达给了孩子一个信息,就是我只有足够优秀,才能获得父母的奖励,才证明了我是值得被爱的,如果我不符合父母定义的优秀标准,那么我将什么也得不到,是不值得被爱的。从此我们致力于去满足父母给出的各种考核指标,虽然艰辛,但还是成为了一名懂事、成绩好的乖孩子,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自己本身的愿望、喜好和创造力等真实自我的部分也被无情的划分到了无用的,不值得被爱,被嫌弃的小黑屋当中。于是,我们便开始过于依赖权威给出的标准,当自己的表现符合标准时,就证明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的,当表现的不符合权威制定的标准时,我们便会变得自卑,对自己不满,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部分,尽量去做到别人眼中的优秀。

回到外貌焦虑,也是同样的道理,什么是美,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更多的是在谈一种感觉,而当习惯于通过扮演好孩子来获得爱的人失去了好孩子的客观标准时,也就意味者他失去了被爱的理由,这当然是会让人感到焦虑。于是,聪明的商家们也就开始纷纷为美下定义,做衣服的告诉我们越瘦越美,搞整形的告诉我们按比例计算出来的尺寸最美,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美,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权威的标准和值得被爱的理由,让我们不需要去直面自己内心的冲突。尝到甜头之后,商家们再次发功,加剧内卷,健身房告诉你身材不好是你不自律,卖化妆品的告诉你不漂亮是因为你懒,搞整形的再次告诉你觉得不满意是因为你钱没花到位,直接越过基因遗传因素,从外在美层面上升到个人品质及能力层面,使得能焦虑的东西越来越多,焦虑感越来越强。

外在美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再美丽的妆容,甚至易容,都终究只是一副面具,只有真正的接纳了阴影中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相比于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不如多花些时间去适应自己的不完美,毕竟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