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看了电视剧《开端》,一共15集,还是很好追的。坦白说开始有点懵,不断的重复同样的情景,这到底是演的啥?为什么总是不断的掉入循环?后来追完了,理一理,居然有点喜欢了。其实一点也不诡异。现实中的我们不也同样重复在无知无觉的循环之中?
01
开端的结尾。无数次循环中的残暴分子。竟然是一对中年失去孩子,无法为孩子讨回公道的悲痛无望的父母。
那一刻,原本对“罪犯”的愤怒顷刻间化为乌有。立于眼前的是一对失去孩子的可怜父母。
回想起母亲在仓库试验炸弹成功的那一刻,全然不顾被炸的献血琳琳的双手。她脸上挤出来的笑是惨淡凄凉的。她的毁灭计划以及同女儿相聚的愿望马上可以实现了。你可以感受到,她承受的丧失之痛,以及满腔仇恨,哪里是区区的肉体疼痛可以比拟的?
丧失之后的苦痛无处诉说,无人理解。
意外身亡的女儿事后还遭人贬低羞辱。
他们替女儿讨回公道的愿望因屡次被拒无望后,选择了与这个世界同归于尽。
悲痛与仇恨,超越了道德与法律。
即便如此,作为父亲的司机在面对女主坚持下车的那一刻,还是打开了车门放她一条生路。也许,眼前这个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女孩,让他想到自己的女儿,于是动了恻隐之心。
想想,即使如复仇与毁灭者,他的内心也是多面的。
02
无疑,这部剧重复最多的两个字还是“循环”。说到循环,我们哪个不是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呢?每天重复循环的工作,生活和关系模式。心理学中的有个词叫强迫性重复。意思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被我们所不知道的无意识的动力所推动。如果没有对背后真相的探索和理解,循环就会周而复始的持续着。
比如卢迪,二十几年被母亲过度保护和控制。缺少自己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空间。母亲以他的哮喘为由强加控制,岂知他恰恰可能是因为所生活和呼吸的空间几近窒息,才导致躯体化的哮喘出现?(此处需要具体资料。)
他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充当着主角和拯救者。享受着虚拟世界带来的主体性。不得不在现实和二次元世界的夹缝中游离穿梭。现实中的他被包裹的严丝合缝,私密住所的他,又活力四射内心丰富且充满悲悯。
但他无法将两面整合,只能带着疾病,且与现实若即若离,内心割裂般的生活着,循环着。因为母亲的不允许,他丰富的那一面就只能被埋葬和隐藏。在见不得人的地方肆意张扬下。
看得出,卢迪是一个外表看来疏离冷漠但内心却极为丰富的一个人。后者才是他的真实。可惜他的母亲看不到,也理解不到。也就注定他只能带着冲突游离在现实边缘。
03
这部剧从头到尾都是对真实和真相展开层层探索的过程。这个真相,不只是现实层面对爆炸原因及凶手是谁的追查,也是对“事故”背后的故事和内心真实的探索。无数次循环中,还原的是一个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当真实被呈现,当悲痛被看到,当故事被聆听,当理解和承诺发生。循环自动解除了。
当然,之所以一次次进入循环,也恰恰是因为想要获得修复和纠正。
虽然这中间的转折变化有点戏剧性,圆满的大结局看似也有些牵强。但表达的主旨却显而易见。每个人的故事和真相在数十次的循环中逐步清晰,逐渐呈现。随着最核心的故事和真相越来越被看到,毁灭性的循环逐步终止。是一个层层剥离,层层递进的过程。
最终圆满的图景是:
猥亵遇难者的中年男子被拘留。遇难者父母也接受了惩罚。
坐过牢的背瓜父亲与离散多年的儿子顷刻间冰释前嫌。
被母亲过度保护的游戏青年最终得到母亲的理解与尊重。
沮丧落寞的父亲因这次见义勇为的奖励从此自信的挺起腰板。
。。。。。。
美好的和解与幸福总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虽然现实中它来的远没有这么容易。那些潜藏于心的多年累积下来的爱恨情仇又岂是这般容易化解的?不过,就算作一个美满的还不算太远的童话来憧憬一下吧。因为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无数次勾勒的图画。
还是很喜欢这部剧要表达的意图。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哪怕他卑微到尘埃里。他都需要被看到,被听到。如果一个人强烈的内在情感和感受没有被看到和尊重。那么彼此伤害的循环将永无休止。
回到现实,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善于探索自我,或者常无休止的被动进入恶性循环的人来说,探索和看到真相的过程,也要一次次掉进过去的循环,且需要经历体验这些循环,在层层循环中一次次触碰,感受和理解自己(现实中又奢望几个人能理解你)。看到与和解的过程,也是破除重复的破坏性的无意识循环的过程。
有点绕,慢慢理解。最后还想说,也很喜欢这部剧的名字—开端。你发现了没?毁灭的循环之所以结束,恰恰源于它一次次回到和找到了开端?同时这个名字也非常应景,在马上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