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问题。

 

厌学情绪会显著影响孩子的成绩,因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实,厌学情绪也对孩子的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有着不小的影响。

 

其实,青春期孩子厌学的背后,也有生理发育的因素在作祟!

 

01.厌学:前额皮质尚未完全发育

 

厌学情绪的典型表现,便是对学习的厌恶感。

 

然而,厌学也会放大很多青春期问题。

 

例如,情绪不稳定,易怒,叛逆顶撞,不服从家长与老师的管教,观点与行为偏激等。

 

这些问题常见于10-18岁的青春期男女身上。

 

这些类似的青春期问题本来就令很多家长苦恼,随着厌学情绪的加入,青少年的叛逆情绪便会放大这些青春期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们做事,往往不善于考虑后果。

 

在初中阶段,孩子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同时逆反心理较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那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们,大脑中的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还未成熟发育。

 

前额皮质位于我们的额头前段,它的功能涉及我们日常社会中的高水平认知任务,包括决策,规划,对未来的预判与对行为后果的思考。

 

前额皮质在青少年时期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并逐渐成熟。

 

这表明,在青春期的过程中,青少年们前额皮质的相关功能都是不成熟,甚至说是不健全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难以对未来有着充分的考虑和规划,日常的注意力与任务的规划往往集中在当下。

 

简而言之,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是非常!非常!非常!欠考虑的。

 

此时的青少年很难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之于其今后人生的影响缺乏考虑。

 

在当前巨大的学习压力环境下,对很多学生来说,学习都是一种强制且非自愿的行为,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且无法脱离,厌学就自然而然会放大很多青春期的负面情绪。

 

对于青春期群体来说,其认知与人格都在塑造的过程当中,当厌学问题放大了青春期的情绪问题,致使孩子们观点偏激的话,便很可能对孩子的人格塑造与认知养成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产生一些列的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在日后发展为人格障碍。

 

02.厌学:如何影响家庭关系

 

厌学情绪和青春期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青春期问题容易导致厌学,而厌学则会放大青春期问题。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生来说,厌学与青春期问题很容易造成情绪,行为上的问题,大大降低亲子间的沟通效率,滋生误会,以至于影响家庭关系。

 

每个家庭的家庭氛围都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契约型,溺爱型,独裁型,放养型。

 

在东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加之巨大的升学压力,独裁型家庭是非常常见的,也是我们俗称的“鸡”妈“鸡”爸,这种家庭环境下,父母过于严苛的要求极其容易放大青春期问题与厌学的影响,而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也容易因原生家庭问题在日常产生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格障碍等。

 

而另一种溺爱型家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常见,溺爱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与家庭成员,父母间有着较好的关系,但这些孩子在面对厌学情绪时会更加武力,更加难以克服,且由于父母的溺爱,无法形成良好的管控,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导致独立性不足,在步入社会以后面临更多的人生问题。

 

03.家庭能帮孩子做什么?

 

在孩子的教育中,契约式家庭往往既能保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兼顾孩子的学业进度,以顺利度过孩子的青春期。

 

这种家庭分为中的亲子关系更像是契约式的,家长与孩子在合理的前提下就分歧与想法签订契约,并互相尊重且执行,日次一来,便将本存在于亲子间的关系矛盾巧妙的嫁接到契约身上。

 

契约型家庭在面对孩子厌学问题时,会合理与孩子分析学习进度,不会强制要求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同时与孩子赏罚分明,保证奖赏与惩罚的公正性。

 

例如,孩子非常不喜欢化学课,成绩很差还经常翘课,这时契约型家长就会与孩子达成协定,比如在下三次的化学考试中每次升级提升10分,不许作弊,相对应的,如果孩子是在不喜欢这个化学老师,便可以翘课,只要成绩稳步提升就行。如果三次考试期限之后,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改善,则要按父母的方式去乖乖上课。

 

如此一来,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有一定的主动权,也有了试错的机会,同时感受到父母的理解,积极性便会提高。

 

能够改善孩子青春期厌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基于孩子认知的矫正,三观的塑造,人格的塑造等等,这些方式对于很多孩子都能做到事半功倍,却很少能够被掌握。

 

例如,契约型家庭的一大难点便是平衡对孩子的管理力度和给予孩子的温暖度,稍有偏差便会走上独裁或是溺爱的道路。

 

如果家长也面临着青春期学生的厌学问题与叛逆问题,不妨尝试一下心理咨询,有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咨询师定制亲子关系与孩子学习的最优解。

 

如果孩子厌学情绪严重,请以正确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孩子开心地拥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