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孩子让我头疼”

我的咨询室里很多爸爸妈妈来访者,他们的问题是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

有一个妈妈,单身离异,现在独自抚养女儿,整天被自己的女儿“焦虑的不行”。

“你说她在班上也不跟小朋友交往,日后怎么在社会上混啊?”

 

“你说她都这么大了,也没有自己的规划,不会为自己着想,该怎么办啊?”

 

“她现在天天就知道躲在自己的屋里,也不爱见人,也不爱写作业,升学哪有指望啊……”

 

……..

 

她的女儿只有11岁。

 

她一边说一边愤怒,整个咨询中滔滔不绝,有好几次我试图插入几句话,发现并没有用,她压根不理会我说什么,有几次我试图强制让她停下,然后提醒她关注一下我说的话,试图跟她互动,结果她立马反驳:

 

意思是你啥都不懂,你不当妈,你不是当事人,你当然不用担心。

 

整个前几次的咨询我都会感觉自己被她狠狠的推在心灵外面,被狠狠的拒绝,这个人看上去既不信任我又不依赖我,她想让我做的只是:帮助她改变她的孩子。

 

她认为这有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我在她的面前,感到一种无法沟通的拒绝,同时感觉到她对我有一种逼着我按照她的要求来的控制,就像我被人掐住了脖子,当然我知道,下一步,如果我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会开始指责我,那感觉就像不仅被人掐住了脖子,而且还要被掐着脖子,使劲的承受攻击。

 

一瞬间,我理解到了她女儿的感受,这个女儿每天都在家里承受这种类似掐脖子一样的要求,而这个掐着你脖子的人她整天滔滔不绝,实际上没法跟你有任何沟通她沉浸在自己的内心冲突里,希望你可以帮助她解决这些内心冲突。

而解决她内心冲突的方式就是:按照她说的做。

难怪她女儿整天要在家里把房门关起来,把自己躲起来,也难怪孩子会变的越来越无精打采,胆怯,易怒,要么退缩要么叛逆。

每个总是在担心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总认为自己很伟大,为孩子全身心付出,有的妈妈说着说着会忍不住把自己感动的哭起来。

“我的要求并不高,我只是期待她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达到普通孩子的标准就行,为什么她还做不到?”

 

听听这句话,这哪是妈妈对孩子说的话!

 

分明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要求:“你为什么不满足我?你为什么不帮我解决内心的冲突?你为什么要让我担心,让我没有安全感?”

 

这就是颠倒型的母子关系。

  02  

   担心孩子的背后,是回避面对   自己内心缺失信任和安全的婴儿部分

总是处在担心焦虑状态的人,不光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不信你去问问她们。在她们没有生孩子之前,担心焦虑就已经存在,她们会担心工作做不好,担心事情搞砸,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

一句话,担心焦虑是一种特质。只不过有了孩子之后,这些人会把这种担心焦虑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一心一意的焦虑担心起自己的孩子来。担心焦虑的背后是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

而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安全和信任的能力是一种婴儿最早需要发展的能力。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人生的第一个发展任务即是建立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形成希望的品质,如果在生命的头2年里,婴儿没有得到最够好的养育,就会影响到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建立。

足够好的养育意味着此阶段要尽量对婴儿的需求及时回应,因为此时婴儿并不会说话,很多的满足都是通过妈妈的肢体回应来满足的,比如抚摸,即时喂奶,给予爱抚和有规律的照顾。这要求妈妈要以婴儿为中心,对婴儿发出的刺激敏感。

得到回应的婴儿就会对这个世界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因为这意味着我发出的刺激这个世界都接受到了,而且它来满足了我。那么这个世界是善意的,是充满希望的。

可想而知,那些没有得到及时回应的婴儿会陷入到很深的恐惧和无助里,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毫无反应。或者这个世界根本不按照他需要的方式反应,他无法掌控妈妈,这会引起他们内心极大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此时婴儿需要使用母亲,满足自己的控制感,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就像上文提到的妈妈,她给我一种想勒住我的脖子,让我来满足她的窒息感,实际上这是一种婴儿般的需要,说明她早期在这方面没有被满足。
一个安全感严重没有被满足的人,就会到处抓住自己亲近的人,伴侣,孩子,像使用自己早年的妈妈一样,使用他们,来满足自己。

这个妈妈在没有和老公离婚之前,也是这样对待她的老公。的老公不需要提供别的功能,只需要提供一个功能即可:让她安心。

不然她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忧心重重,无法静下心来生活。当老公抓不住的时候,就会拼命抓孩子。

  03    容易焦虑担心并非要解决孩子 的问题,而是父母需要面对自己的问题

焦虑担心是一种人格特质,其背后是早年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而这来源于我们早年的妈妈没能提供有质量的养育方式。

如果你总是不停的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以下建议可能适合你:

(1)意识到需要解决你的担心和焦虑的人应该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伴侣和孩子。

并不是你的伴侣或孩子如何如何不好引起了你的担心和焦虑,而是因为你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你总是会从你周围亲密的人身上去看到一些让你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部分。

你的伴侣和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命,他们是独立的整体,并不是你的一部分,他们会有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按照你的意志活着。

你认为的怎么怎么样会好,达到什么什么样的要求会好,那仅仅意味着你的认为,不要把你的认为当成一个真理,强迫别人遵从或达到。

别人是别人,你是你。(2)关注你自己,而不是老盯着别人

在极度焦虑担心状态的人佷容易跟自己的孩子建立共生的关系,或者说本质上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走出共生期,所以他们没有自己,总是把自己和别人绑在一起,需要控制别人来满足自己。

控制别人的好处就是我们不用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只需要强迫对方来满足我就好了,这是一种情感吸血鬼的表现,

要意识到当你打着为别人好的名义担心焦虑或愤怒时,你不是在为对方好,你只是想情感吸血。

你之所以想吸血,是因为你不会造血。

 

所以,诚实的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担心。

你可以把这些焦虑,担心向亲近的人讲出来,但不要归因为是别人的问题。

(3) 担心是一种诅咒,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当我们把一种担心焦虑扔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一种负面的催眠,在对方心里种植一棵负面的种子。那么,对方就会越来越容易变的向你担心焦虑的方向发展,变的越来越不好。

上文中的妈妈很少看到孩子好的部分,她总是看到孩子没做好的部分,然后冲进孩子的世界去干扰孩子,去定义孩子,去评判孩子,这时孩子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感觉会被破坏掉,孩子内心会变的很混乱,她会过度相信妈妈的话,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未来是可怕的,灾难性的,没法无忧无虑的生活。

妈妈本来应该像一个容器,可以帮助孩子处理掉孩子无法处理的焦虑和恐惧,结果妈妈此时成了一个制造焦虑和恐惧的机器。

我的一个来访者说,每次遇到问题都不敢跟妈妈说,因为觉得妈妈像婴儿,若是跟她说了,她会比你还焦虑,甚至会指责你不行,你不仅不会得到安慰,还会得到千斤重担,还得反过来照顾她的情绪。

所以这个来访者会特别怕遇到事情,特别怕做不好。所以总是陷入消沉的拖延中。

(4)信任不是逻辑推断出来的,它是一种选择

有很多信任感缺失的人他们都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但这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信任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思考可以解决的,它是一个选择问题。

就像我们信任生活不会亏待我们,信任宇宙中有一个大善的存在,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着它的美意。这些东西不是逻辑思考出来的,但确是深存于绝大部分人内心深处的感觉。

不信你去跟很多人聊,总会发现聊到最深处,别人说不出什么来,她就会相信会那样:她会得到善待。

这其实是人类在前语言期就形成的一种感觉——希望的品质。虽然并非人人都有宗教信仰,但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她们其实是有信仰的。

对未来充满希望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所以信是一种选择,是敢于放下自己,相信孩子自有他的使命和发展轨迹,生活自有他的逻辑,而我只需要做好我能做的就可以了。其它的交给老天爷

(5)焦虑担心是不允许生活有失控的部分

我们没法控制所有的生活,很多可能的风险、危机我们没法控制,这部分只能交给上帝,当我们允许自己有失控的部分时,我们就可以放下那份担心焦虑了。

这个需要不停的练习,第一次面临失控大概就像跳下一个山谷,以为自己会死,但是醒来发现并没有。允许的次数多了,你就会对失控这件事建立更多的信任感。你会发现生活背后的那个善意。所以要允许失控,并练习适应失控的能力。

当然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建并非这么简单,你可以尝试通过一段安全的关系,比如咨询师的陪伴,一个安全有爱的伴侣的陪伴,来重建这部分能力。

重要的是意识到,不是别人不好导致的你焦虑担心,而是看到你背后婴儿般恐惧害怕的部分,去面对它,重建你对生活的安全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