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档案局在武清区召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座谈会

  认真传达贯彻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精神,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档案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推动天津农村建设改革发展。

  多年来,市档案局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档案“三下乡”服务活动,建立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三级网络,全市村级建档率达到90%以上。

  今年,市档案局抓住市政府免费为全市农民体检的时机,在全国率先为全市320万农民建立了健康体检档案。

  随着天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加快,各涉农档案部门积极拓展建档领域,形成了土地延包档案、农村税费改革档案、农户信用档案、科技种养殖档案、农产品档案等涉农方面内容丰富的专门档案和特色档案,积极引导加强和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档案的管理,使村级档案成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础保障。

  面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会议提出档案工作要重点搞好6项服务:

  一、好城市化建设、基本农田、水利资源、生态保护档案服务,做到地上地下建筑工程设施有档可查,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善的档案齐全完整,整理规范。

  二、重点抓好如农产品良种选育、水产品育苗养殖、农产品储运加工、病虫害防治、农机化新技术等农业科技档案,利用区县、乡(镇)、村各种工作网络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档案信息。

  三、建立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优势和品牌农产品档案,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合同、协议文件的管理,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发挥档案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安全认证和流通监管工作中的凭证作用。

  四、收集整理农村税费改革、林权改革、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医疗保险、农民劳动力输出、特困户救助等方面的档案,妥善保管农村经营承包、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档案资料,促和谐保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收集整理好有关村务公开、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档案齐全完整、管理规范和有效利用。

  六、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民宅、村落与民间文化艺术建立档案记录,收集保存反映乡村历史文化变迁的家谱族谱、名人实物、口述文化、手工艺技能、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记录。

  据悉,今后本市将建立区县、乡镇和村三级档案工作机制,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和文明生态村创建以及涉及广大农民各方面利益的、特别是有关民生的土地流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引导推动全市乡镇、村两级档案工作到2010年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启动和推进实施“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各种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村村通”。开展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活动,每个涉农区县都要创建“一乡(镇)两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

(实习编辑:陈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