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公布《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我国将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09年底,各地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本地区农业人口数的5%,到2011年建档率不低于30%。
今后,我国农村居民有望每人都拥有一份规范的健康档案,以往只是城里人才有的健康档案如今也走进了中国农民的生活。
鼠标一点,健康信息一目了然
“医生,这几天我的头怎么老是晕乎乎的?”一大早,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村民陆连根顾不上拿病历,就急匆匆赶到了卫生站。接诊医生一边询问他的病情,一边在面前的电脑上输入“陆连根”,屏幕上马上就跳出了他的健康档案。
今年是国家首次正式提出为8亿多农民建立健康档案,5%的农民年底即可受益。卫生部要求,要优先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并逐步覆盖到全人群;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高标准、高起点开展工作,率先建立电子化的健康档案,为今后信息资源共享和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统一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目录、周期性健康体检表、服务记录表,这里面主要有接诊记录、各种重点人群随访表、儿童免疫规划记录表等。
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一些地方早在行动之中。截至目前,北京市密云县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34.84万份,建档率77.6%。在全国至少已有超过千万的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未来健康档案就像农民的身份证一样,生过什么病、曾在哪里就诊过,到任何一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都能快速地掌握其病史,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花费。
档案为农民健康护航
“通过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农民的健康状况,从而定期地连续地动态地为其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这样就把我们国家长期提出来的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落在实处了。”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介绍。
“均等化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健康档案走进农民的生活,有助于公平地提高8亿多农民的健康水平。”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说。
农民有了健康档案,不仅为其节约医疗开支,也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条件;而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健康档案尤其能让农村居民受益,不少早期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在医生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下,不吃药或者用很普通的药就可以控制病情;健康档案也可以为医务人员诊治疾病带来很大方便,使得医生在治疗时能较好地掌握药物种类及用药量,也可以避免重复检查。
健康档案如何建立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我们城乡差别比较大,2011年使三成农民拥有健康档案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存在很多困难,健康档案如何与医院、疾控、儿保、妇保、新农合等信息系统相互衔接,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卫生服务规划管理处处长姚建红说。
那么究竟怎样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呢?他们的健康信息是如何收集整理的呢?
卫生部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要求,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从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与以往各地探索中常用的入户调查建档不同,管理规范提出了以首诊建档、定期体检、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建档方式;此外,为了不影响各地的探索,避免资源浪费,卫生部将选择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区进行试点,已开展的地区今后逐渐向统一标准靠拢。
2009年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之年,从今年起开展创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示范县活动,加强农民健康的全过程管理,到2011年建设100个左右标准较高、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群众受益的示范县,带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开展。
(实习编辑:陈战锋)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