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某,女,27岁,病历号71733,初诊日期:1964年4月25日住院治疗。

  主诉:脸面、肢端皮肤发硬,紫疳五年。

  现病史:1958年第一胎足月顺产后,约经半年,当时适居东北,气候寒冷.双手指关节肿胀,仍未见紫疳。1960年每遇寒冷肢端即现紫疳,握举时不能紧握,且肢端皮肤亦见发硬。1962年指端皮肤发硬,扭衣扣时亦觉困难,且脸部皮肤发紧,伴有轻度浮肿。1963年第二胎分娩后,病情加重,脸部皮肤发硬缺乏表情,尤以脸下半部为明显,当时某医院诊断:肢端性硬皮病,雷诺氏征。经用青霉素、普鲁卡因。维个素B12,EDTA等药治疗,末见明显改善。

  入院时检查:脸面部皮肤紧张、发硬、光泽、失去弹性.举眉时前额尚见皮肤皱纹,鼻及双颊下面部肌肉活动受限制,脸部缺乏表情,上唇变薄但尚可闭口,耳廓皮肤亦现紧硬,双手握拳不紧.双手背、前臂、上臂伸侧发硬不能捏起、有蜡样光泽。

  脉沉细,舌质谈,苔净。

  西医诊断:弥漫性硬皮病。

  中医诊断:皮痹。

  证属:风寒湿之邪,阻于经络,以致痹滞不行;营卫失和,阳气虚不能达于四末,以致肢端凉而发紫,脸面手臂等皮肤发硬。

  治则:温经通络,和营活血。

  硬皮病的特征是初期浮肿,继而硬化,后期皮肤发硬,形如制革,萎缩,关节屈伸不利。轻则硬肿成片成条,重则四肢皮肤坚硬如皮革,骨节疼痛,步履艰难。呈皮包骨外观,更有甚者波及内脏,缠绵难愈,危及生命。类似于中医的皮痹。《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说:“皮肤无所知。皮痹不已,又遇邪,则移入于肺”。说明了本病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此病可波及内脏。临床上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类型,只侵犯皮肤,而无内脏病变者,为局限性硬皮病;若合并内脏病变者,则为系统性硬皮病。《景岳全书》说:“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而病也”。因为肺脾肾功能不足,气血两虚,卫外失固,外因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于经络肌表血脉之间而发病。本案患者于产后半年发病,谅因产后气血两损,受寒受凉,经络痹阻。阳气虚不能达于四末,而现脸面手臂皮肤发硬,肢端紫纷等证。住院三月,始终以温经通络,和营活血图治,以独活寄生汤化栽,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加丹参、赤芍、牛膝之类活血通络,另外用桂枝、松节、赤芍、细辛、桑枝煎水热敷患处,内外合治,收效更好。

(实习编辑:郭婷婷)